疫情防控关键期,垃圾分类齐参与。自疫情暴发以来,广州白云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没有因此而中断,而是加码严控,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精细化的垃圾分类措施
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等除臭消毒小助手在垃圾收集房“上岗”;
专设居家隔离垃圾桶、废弃口罩垃圾桶,专人上门收集居家隔离住户垃圾;
定点隔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观察区等重点区域落实专车直接收运,垃圾不进入分类收集房等。
高配置“紫外线+臭氧消毒”
专人上门收集居家隔离住户垃圾
在黄石街江夏村,目前配备有4座垃圾分类24小时便民收集房(即环保小驿站)和20个定时投放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名为“水墨山水画”的环保小驿站,这一小驿站四面墙体拥有镂空设计,使得室内通风透气。它改变了垃圾收集站固有形象,在城中村众多商铺的喧嚣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这座环保小驿站可不简单。它设有误时分类投放功能,占地面积约108平方米,设置了分类收集区、低价值回收区。
每个分区安装有排风系统,站外设便民洗手盆,同时配备党员、志愿者、保洁员轮岗值守站桶,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受到了居民群众点赞。
紫外线消毒灯、臭氧消毒机两个除臭消毒小助手双双“上岗”后,环卫工人每天启用两次消毒,“紫外线杀菌过程是纯物理消毒方法,没有二次污染。”黄石街市政管理所所长李琇玮提到,消毒智能设备的加持,有效避免了病菌经空气传播或垃圾等物体表面传播。
李绣玮介绍,在特殊时期,该街也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2月11日-3月5日,该街日均厨余垃圾量约10吨,分类率为11.43%,在区垃圾分类成效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包括江夏村在内,全街垃圾日产日清,确保驿站内部保持整洁干爽;设置有居家隔离专用垃圾桶、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成立由8名环卫工人组成的疫情防控应急收运队伍,专门收集辖区13个社区居家隔离住户的生活垃圾,并投入专用垃圾桶,同时对居家隔离垃圾进行加码消毒,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截至3月6日,共收运居家隔离住户生活垃圾约5.84吨。
疫情期间,黄石街在常规清洁、消毒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辖内所有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消毒杀菌力度。环卫人员每天上下午,都会对所有垃圾桶进行内外消毒;每两个小时用84消毒液将垃圾收集房的地面拖一遍。目前,该街垃圾收集房已建设24个,并安装有紫外线灯22支和臭氧消毒机2台。“请居民放心,也请居民在疫情时期继续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李琇玮呼吁说。
重点区域落实专车直接收运
垃圾不进入分类收集房
像江夏村环保小驿站这样的紫外线消毒灯,白云区已经在全区854个垃圾收集房全部安装,臭氧消毒机试点安装4个。据了解,白云区还力争3月内为全部垃圾分类收集房再加装臭氧消毒机,通过“紫外线+臭氧消毒”的“高配置”,落实消毒液、紫外线、臭氧三重消毒,全力保障保洁人员安全作业,让市民垃圾分类更安心。
不仅如此,针对白云区的市第八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空港假日酒店、棠景秀山楼等定点隔离医疗机构、集中隔离观察区,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实行专人、专车、专线收集运输处置机制,这些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也严格经过专业消毒、装袋、密封处理,不进入分类收集房。
每天,区环卫车队的司机梁焯华都会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抵达垃圾收集指定点。保洁人员全副武装,把经过专业消毒的防疫专用垃圾桶装车。梁焯华提到,相关垃圾装运后,都是直接运送到终端处理厂进行焚烧处理。2月4日至3月8日,共收运生活垃圾共计2011桶,重量达35.28吨。此外,对居家隔离人员生活垃圾落实专车直接收运、不进入分类收集房。
“确保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是防止病毒扩散的有效手段。”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梁永志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局每天支援一个镇街整治市场、商场周边等人流较密集的公共区域的卫生黑点、难点,协助镇街对辖区内主次干道进行消杀。自2月6日至今,该局共出动洒水车、扫路车、小型路面养护车、抑尘车共137台次,投入84消毒水2640升,支援镇街18个。
今年,白云区明确将垃圾分类列入本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对此,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二级调研员赵吉林提到,接下来,白云区将对在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收集房进行升级整治,加装除臭消毒、防虫鼠配置,加宽雨篷,地面强化防渗漏与排水设施,改造不科学的投放口等。同时,继续健全分类投放点、收集房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按照“系统直观,寓教于乐”的原则要求设置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打造垃圾分类典型亮点。
垃圾分类工作成绩单回顾
着力破解城中村垃圾精准分类难题
自去年以来,白云区将垃圾分类纳入区“9+1”项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党建引领、整体推进、能力提升的要求,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前列。这项工作并没有因疫情而中断,垃圾分类成效的数据也颇为亮眼。
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中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区,去年白云区日均垃圾量4642吨,峰值可达5320吨。同时期,餐厨垃圾日收运量超450吨,餐厨垃圾分类率超10%,个别街道超过20%;其他垃圾处理量逐月减少,去年月处理量从最高15万吨下降至约13万吨,并在11月首现负增长。
去年以来,白云区健全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提升。针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源头收集,完善设施建设,去年新建改建定时投放点1870个、收集房(误时投放点)717个,为下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深度分类奠定基础。
同时,针对分类运输的过程收集,增强垃圾运力,为22个镇街增配5-8吨大型餐厨垃圾运输车对接市、区餐厨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为118个行政村、48个城中村增配2桶小型餐厨垃圾转运车,实现从分类投放点到镇街餐厨垃圾集中收运点密切对接。此外,针对分类处理的终端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处理能力,在22个镇街分布式配置35处(10-100吨)、日处理能力共计达54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使各镇街均拥有餐厨垃圾应急处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面落实社区楼层撤桶和定时定点投放的同时,白云区还着力破解城中村垃圾精准分类难题。在居住小区“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精准定点投”模式基础上,白云区增加了“租客楼里分好类,屋主负责精准投”工作模式,建立村社抓房东、房东抓管理者、管理者抓商户的联动管理机制,引导租户到村社整合的定时投放点投放垃圾。
同时,结合城中村栋数多、餐厨档口多、小超市林立的情况,推行“餐厨垃圾公交模式”,对偏远户少区域、城中村小档口、市场、超市发放分类小桶,按时上门收取,确保餐厨垃圾不落地。
来源 | 白云时事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