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党中央加强领导、全面动员,各地区各部门闻令而动,全社会积极响应,以最严格、最彻底、最有力的举措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方全面、果断、高效的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多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中国抗击疫情的敬意和关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坦言,中国采取的从源头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这些措施为世界争取了时间。疫情防控不只是中国的事,更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抗击疫情的行动有理解和支持,也有疑虑和担忧。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外舆论引导,为赢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一是积极做好对外沟通协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疫情情况,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并就疫情检测、防治信息和风险评估进行研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疫情提供了重要预警和可靠依据。外交部通过记者招待会和外国驻华使馆专场通报会,介绍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及时回应国际关切。同时,中国及时暂停旅行社出境游,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检测,有力遏制了疫情国际蔓延的势头,共同筑起抑制疫情的牢固防线。
二是讲好疫情防控的中国故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灾难,中国政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上演了一幕幕战天斗地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更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近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论坛,讲述中国众志成城的战“疫”故事,分享国际社会与中国的“患难真情”。中国驻外使领馆及官员通过网站宣传、媒体访谈、记者吹风会等各种形式提供中国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及时澄清国外媒体的不实报道,积极塑造以公众利益为先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主流媒体积极对外发声、主动设置议程,用大量一手素材向世界展现了疫情应对的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和中国精神。针对疫情防控的新进展,中国将继续加强对外宣传报道,把宏大叙事和具体细节结合起来,加强故事内容的鲜活性、生动性,努力唤起国外受众的同理心和认同感,营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良好国际氛围。
三是精准回应负面国际言论。尽管国际舆论总体上积极评价中国的防控努力,但也有一些国家对中国疫情过度反应,选择了切断人员和货物往来的非理性应对。更重要的是,个别媒体和人士对中国疫情进行恶意消费和肆意抹黑。《华尔街日报》妄称中国是“亚洲病夫”,一些媒体将新冠病毒称之为“中国病毒”。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声称肺炎疫情有助于制造业回流美国,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继续在全世界诋毁中国发展模式,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竟然将中国形容为“病毒孵化器”。这些冷血、荒谬和带来种族歧视的言论是对中国形象的刻意贬损,也不利于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在全球深度相互依存的当下,病毒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属,也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我们不仅要合力应对病毒本身的肆虐,更应该一致反对这些病毒性言论所带来的误解、隔阂和恐惧,共同构建公共卫生治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是稳定国际社会的中国预期。毋庸讳言,此次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但这些影响是阶段性、暂时性的。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政治动员下,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英勇奋战下,疫情防控的积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较短时期内控制疫情直至消除。中国经济基础牢、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社会活力充沛、需求旺盛,不会因为疫情事件改变长期平稳向好的趋势。疫情结束后,中国的产业能力将被重新激活,消费需求将得到集中释放,在线经济、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将迎来爆发性增长。面对国际舆论对中国的悲观预期,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战胜疫情和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出台政策稳定外贸和外资,加大对外贸易融资支持,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以实际行动回击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刘世强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 光明网
责编 | 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