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评】 逆行终不悔,家书抵万金
2020-03-03 16:30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这些书信行文质朴、言近旨远,家国情怀与血脉亲情融合无间,读来自有其魅力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如敏

战疫以来,四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催生了许多家书。

此刻,他们是战士;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父母、子女,是伴侣、恋人。这些书信行文质朴、言近旨远,家国情怀与血脉亲情融合无间,读来自有其魅力。

书信里并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即便是谈及奔赴前线的抉择,也大多不过是诸如“疫情面前总有大义,职责所在,战场没有逃兵”之类的朴素表达。白衣战士,逆向而行,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中国人情感表达向来委婉含蓄。“亲爱的张泉:……我们俩平时都不善于表达,但是这次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你的爱!……爱你的文英”,这是驰援武汉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李文英写给丈夫的信(引自该院官方微信公号)。日常生活中他们大概不会这样对话,但在疫情语境中,亲爱的和爱你的,构成了一种生死相依的人间至美。

私人信件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媒介。E.B.怀特书信集、《傅雷家书》、鲁迅许广平《两地书》等等,都成为文学名著。只是随着网络链接无远弗界,传统书信日渐式微。说疫情复兴了一种文学样式可能有点夸张,但显然,战疫家书让人们重温了传统书信温润的味道以及久违的仪式感。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这些家书无疑是医护人员及其亲人重要的精神支柱。许多年以后,这些书信也会成为研究这场大疫有价值的参考文本。(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