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3月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广州每万名居民将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这些人将成为基层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3.5名全科医生
方案提出,到2020年,广州市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使用激励机制,每万名居民拥有3.5名全科医生;到2025年每万名居民拥有4名以上全科医生;到2030年,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科医生培养和激励机制体系,全科医生被社会广泛尊重、认可,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
届时,广州将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使全科医生更好地为居民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传染病防控等一体化服务,成为群众可信可靠、不可或缺的健康服务者和基层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体系的重要力量。
2020年起,新增学硕至少20%为全科医生专业
方案提出,要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其中,广州医科大学全科医学院要面向全体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鼓励广州医科大学在市属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推进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等。
广州医科大学还要积极开展基层全科医生进修培训和专升本或全科临床硕士同等学历提升教育,每季度开办1期(1—2周)基层全科医生进修班,培训内容包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基层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等。
认定为全科住培基地的综合医院必须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鼓励二级及以上的综合医院开设全科门诊。市财政支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的市属全科住培基地建设。
2020年起,每年要将不少于20%新增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市属全科住培基地(含中医)从2020年起全科专业招收数量达到当年总招收计划的20%,并逐年增加。
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评优评先倾斜基层
方案提出,要完善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各区从2020年起按每万名居民至少配置3.5名、2025年配置4名、2030年配置5名以上的全科医生岗位。各区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落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
此外,还要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与本地区公益一类人员工资标准外核增奖励性绩效工资。探索市财政补助签约基本包的家庭医生团队(含社会办医疗机构)模式。
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知识价值和技术价值。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收费(自费部分)可适当用于家庭医生团队奖励。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确保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及在基层连续工作满5年编制外的拥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证并加注了全科专业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全科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优先入职入编等。
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等。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选和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工作中,向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科医生倾斜。
允许在零售药店内设立个体全科诊所
方案提出,要规范全科医生执业管理。对全科医生多点执业,方案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全科医生可下挂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多点执业;具有全科医学执业范围的村医,可上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镇卫生院)多点执业。
方案明确,要提高全科医生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处置等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全科医生在职责范围做好社区(村)疫情防控等有关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实行备案制。允许在零售药店内设立个体全科诊所,允许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在全科诊所多点执业并按劳取酬,允许在属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筹管理下,开展签约服务等。
全科医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为签约患者提供预约、疾病康复、健康管理和监测等,开展智慧卫生健康服务。加快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共享、网上签约、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等,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和效率,使患者真正感受到“我的医生”无处不在,随时可及。
方案同时提出,严格全科医生执业监管,切实促进全科医生职业有序健康发展。
高血压等慢性病参保患者处方药量放宽至3个月
方案提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向基层倾斜的普通门诊统筹结算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2020年出台具体办法,加大对服务量大、老年患者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支持力度,充分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统筹费用的结算需求。
完善长期处方管理规定,本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参保患者,经诊治医疗卫生机构医生评估后,可按规定将处方用药量放宽至3个月;鼓励参保患者通过签约家庭医生开具长期处方等。凡过度医疗、过度检查者应通报给医保部门备案。
方案明确,对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各项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各区卫生健康局每年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执业情况进行严格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医保支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签约补贴等挂钩。对未执行相关规定的区要进行问责追责,确保制度落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