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新村保护利用规划出炉:拟打造SOHO典范社区
2020-02-29 10: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同时适当减少人口数量,原则上不再迁入人口。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燕华

地处广州核心区域、环市路旁的广州华侨新村,素以旺中带静、各具特色的庭院洋房星罗棋布而闻名。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已经获批的《华侨新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其中明确,华侨新村要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办公等功能,塑造集总部办公、宜居社区和历史文化体验一体的“SOHO典范社区”。

此外,在尽可能保留原住民的居住用地,延续社区生活真实性的同时,街区人口应遵循逐步疏解的原则,适当减少人口数量,原则上不再迁入人口。

各地“华侨新村”的建设经典范例

华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基于广州旅外华侨众多的特点,结合其时侨务政策开辟的开创性住宅区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建成花园式住宅177座,公寓291套,并配有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各一套,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购房者,成为了日后全国各地“华侨新村”建设项目的榜样与经典范例。

华侨新村曾聚集20世纪众多华侨归侨和港澳的知名人士——包括散文大师秦牧,中国第一代留洋油画家余本,岭南建筑泰斗莫伯治,粤剧表演艺术家马师曾、红线女等。目前仍有红线女旧居被列为广州市历史建筑,并开放为展览馆。

华侨新村在建筑上也很有特色,是新中国住宅区规划的特别案例和岭南现代建筑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建筑与布局在考虑南方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既参照海内外的设计风格,又照顾归侨的生活习惯,形成一座依山而建的、独具现代岭南派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新村”。

华侨新村的建设由岭南建筑归侨“三剑客”林克明、佘畯南、陈伯齐等一批著名的归侨建筑设计师组成顾问团,指导规划和建筑设计,体现了岭南建筑的现代性,代表了当时广州最高的住宅建筑设计水平,也是民国时期“花园都市”城市规划思潮的延续与发展。

道路严禁拓宽 沿街围墙不能拆除

本次保护利用规划范围南至环市东路、西和北方面至淘金路、东至先烈东路并与黄花岗公园接壤。保护范围共28.32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5.3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3.00公顷。

在保护范围外划定了8.26公顷的环境协调区。目前街区规划范围内有历史建筑1处,为红线女旧居;还有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15处,全部位于核心保护范围内,主要为低层花园式住宅。

高度控制方面,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度不应高于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的高度,并控制在12米以下;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扩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环境协调区内,新建、扩建的建筑高度宜控制在30米以下。

道路方面,重点保护街区内的和平路、爱国路、友爱路、团结路等4条历史道路的名称、走向、断面形式、空间尺度不变,控制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连续性及传统风貌。同时保护有历史风貌特色的道路路面铺装,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前提下,按照原有风貌对其进行修缮和整治,严禁拓宽。街区内部原则上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车为主,营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同时强化交通需求管理,严格控制车辆的通行权。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对华侨新村的沿街围墙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整治措施。保护华侨新村现存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沿街围墙风貌,对破损墙、危墙进行原样修缮,原则上不建议拆除;除了保护类围墙外,其余围墙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改造,但不得改变现状院落布局,围墙高度不得超出现状高度,鼓励采用镂空、铁艺、绿植等方式对与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围墙进行优化。

活化利用:延续社区生活 引入SOHO办公及文创

在活化利用方面,规划提出,以建国初期的底层花园洋房为街区建筑特色,保持并发展街区特色形态,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办公等功能,塑造集总部办公、宜居社区和历史文化体验一体的“SOHO典范社区”。

要开发特色商业街巷和历史风貌花园别墅街区的旅游价值,与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相结合,使之从由小规模、档次低的商业市场形态向商业、文化、旅游等新功能复合发展的业态转变,从而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升级改造。其中,和平路区域重点发展特色商业、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总部SOHO办公。

对低层花园式住宅建筑采用“文商旅”相结合方式,引入办公、商业、旅游业态,鼓励总部入驻、居民引入艺术家工作坊、艺术品精品店铺、文化创意工作室,提升街区活力,打造具有标识性、特质性的总部SOHO及文化艺术创意产业街区。

永泰西约-光明路为周边商务、旅游、居住功能提供服务,亦将作为街区内部整条观赏路径的起点,有入口展示和集散功能。紧接着光明路作为主要通道,既服务于旅游也服务于本地居民。

友爱路、团结路一带低层花园式住宅建筑群适当引入商业、旅游业态,以“微改造”模式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围绕爱国路25号的华侨新村纪念馆打造为华侨文化展示区,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加强各处空间联系,设置统一标识系统,加强展览功能。

规划还提出,要尽可能保留原住民的居住用地,延续社区生活的真实性。但街区人口应遵循逐步疏解的原则,适当减少人口数量,原则上不再迁入人口。

此外,采取“见缝插针、微改造”手法,更新改造多种方式适度增加小型绿地和中小型广场。新增5处社区绿地空间,分别位于友爱路两侧、淘金路南侧、和平路北侧、永泰西约北侧、原道路西侧。(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