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直击】“医心”者甘照宇:答应给奶奶找橙子后,她眼睛湿了
2020-02-28 10:5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在隔离病房,他是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呵护师

文/羊城晚报特派武汉记者 李斯睿
通讯员 陈平
图/受访者提供  

“人一上了年纪有时候就像小孩一样,需要人哄着他,也会有一些要求,但是在这个时候,你稍微满足他一点点要求,他都会热泪盈眶。”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光谷院区”)的隔离病房里,广东医疗队队员甘照宇用隔离衣、防护罩、口罩、手套将自己一层层包裹得密不透风,最后只剩下一双眼睛,透过护目镜望向患者,与一位七旬患者交流着。

甘照宇(右二)在与患者交流

甘照宇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截至2月28日,他已经进驻光谷院区19天。

他通过自评心理测量表的筛查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日常交接班,发现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对其实施重点干预。他负责的患者既包括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也包括这里的一线医护人员。

与患者建立信任:让他们看到希望

几天前,有护士告诉甘照宇,有一位七旬老奶奶情绪有些不稳定。

“奶奶的视力听力都不太好,容易烦躁,时常想着回家,睡眠状况也不好。有一晚从床上下来就往病房外跑,却不慎摔倒了。一度抗拒心理治疗。”他表示,隔离病房家属不能陪护,这些都会增加心理问题的风险。

随后,他立即去查看老奶奶的情况。由于老奶奶耳背听不清楚,甘照宇拿来了纸和笔,书写大号字体与奶奶交流。

“我会告诉她现在在病房,让她不要害怕,安心治疗,并且问她有什么需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给她打气鼓励,让她能尽快好起来。”

甘照宇在纸上与患者交流

在两人交流的过程中,老奶奶突然提到最近口味很淡,想吃橙子。

甘照宇边听边写,“这个要求我下午就可以满足你。”老奶奶看到后,眼眶马上湿润了。

随即,护士想尽办法给老奶奶送上了水果。

甘照宇在纸上写字与患者交流

慢慢地,两人之间建立了信任。奶奶告诉甘照宇,她想见自己的儿子儿媳,但又怕他们来了被感染。甘照宇鼓励老奶奶说:“等你精神好一点,我让你跟他们视频好不好?”

甘照宇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一般每周进入病房两到三次,与患者交流2-3小时左右。

经过大半个月的接触,他发现,在光谷院区的确诊患者中,大部分患者的心理问题都较轻微,没有表现出严重的情绪异常,这类患者只需给与其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支持即可。

“多是焦虑或者失眠,这些病人可能家里面有其他人也被感染了,对家人的牵挂,这种担忧也会使他情绪不太稳定。” 甘照宇说。

通过一系列细微的沟通与关怀,让患者提升自信心,有助于配合治疗,早日治愈。

“心理医生重视的,就是让他们看到希望、信心。患者经过治疗,随着病情慢慢好转,他们身体不适减轻了,焦虑情绪也减轻,心态也好很多。”甘照宇说。

为医护减压:分享经历、群视频跳操

除了确诊患者,甘照宇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障战“疫”前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为了更好地了解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心理状态,甘照宇组织医护人员围坐或站在一起,倾诉自己在抗疫期间最刻骨铭心的经历,他称这种方法为“严重事件集体减压”,是一种系统的、通过交谈来减轻压力的心理干预方式。

“把自己的痛苦和压力说出来,这个过程是有治疗作用的。有的医护人员当场哭了出来,感觉会轻松很多。”甘照宇说。

最近,有队员自发组织了一个微信群,通过群视频集体跳操,达到了很好的自我放松。

“上班的时候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特殊条件,不允许相互串门,隔离感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微信上一起跳操,也是一种很好的集体减压法。”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甘照宇及其心理治疗团队也遇到了困难:部分队员不太愿意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

“尤其是公开的,他们有时候会觉得是自己无能,或者认为是懦弱的表现,但这种无形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睡眠不好或者焦虑。”甘照宇说。

对此,甘照宇私底下通过微信一对一与这部分医护人员聊天,或旁敲侧击地向其身边队员询问,结合工作中对他们心理动态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队员心理压力。

“医护人员不断地看到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会有一种获得感、成就感,逐渐会减少因无助无力感所带来的挫败感。”甘照宇说。

像甘照宇一样的心理医生们总是在守护一些东西,比如,向上的人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