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校师生就地帮扶春耕生产的倡议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时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和春耕生产重要时节,广大农村地区迫切需要统筹开展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当前,传统春耕生产方式正面临疫情防控中减少人员聚集、实行社区村庄封闭管理等举措的新挑战,广袤农村亟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智力支持,也正是我们扎根祖国大地、塑造知农爱农品格、提升强农兴农本领的重要机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党员师生要带头站出来、行动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就地依法科学有序帮扶春耕备耕,在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这两个战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为此,我们向全校返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返乡师生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迅速行动起来,主动担当作为,亮明身份就地参与春耕生产,接受地方党团组织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指挥调度,主动联系当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在生产一线学习,为生产一线服务。
2.扎实帮扶春耕生产。深入田间地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知识和智力优势,深度参与、扎实帮扶当地春耕生产;深入扶贫一线,积极帮助农户特别是未脱贫户春耕备耕,寻找技术增产增收渠道;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技术难题、凝练科学问题,总结来自生产一线的宝贵经验,把科技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成效体现在祖国大地上。
3.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通过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结合当地媒介,制作指导春耕生产的精品科普内容,开展“互联网+”技术指导,为农民备耕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指导和全程服务。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弘扬“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立即行动起来,配合当地组织动员广大农民全面打赢防疫阻击战,有序投入春耕生产,为实现脱贫攻坚决胜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做出积极贡献!
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2月19日(庚子年雨水)
网友评论:就地下田,积极作为。
就地支援春耕,是个好办法!
半月谈评论,评论员:丁静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尚未返校的学生主动亮明身份,就地支援春耕生产,在一线学习、为一线服务。当前,疫情之战须臾不可松懈,春耕也到了紧要关头。让尚未返校的农业专业大学生就地支援春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老话说得好,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因为疫情防控,不少地方的春耕已经“慢了半拍”。一些农技专家下不了村,田间地头特别需要科学选种、病虫防治、配方施肥、农机检修的指导。而尚未返校的农业大学生就地支援,正好在广阔的土地上实践所学,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农业大学生支援春耕,要有组织安排。青年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力量,各地基层组织可以积极联络尚未返校的农业大学生,将他们的力量整合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中来。学农技的可以辅助村里制定作物的耕种指导方案;懂网络的能够帮忙把春耕的“田间课堂”改成“线上课堂”,减少聚集风险……当前,不少农业大学生脱离了基本的田野教育,缺少对“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的深刻理解,有的只是对土地的“参观”和“体验”。让农业大学生在春耕中感受播种的希望、了解农村的难题,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奠定扎根田野、深植时代的追梦基础。
农业大学生支援春耕,要俯下身子、亮出法子。早播旺长麦田如何控制旺长,个体偏弱麦田怎么促弱转壮,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如何联防联控,这些都是春耕中实实在在的难题。农业大学生支援春耕,必须俯下身子,实地调研、虚心求教。有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难题整理出来,反馈给导师、学校,进而形成科研小团队,帮助农民解决切实难题。现在,一些农业大学生苦于专业研究看不准“方向”,毕业论文找不到“选题”。脱离“真实的世界”、远离“泥土的味道”,确实不容易找到切中时代脉搏、解决社会难题的发力点。只有把“站在天安门想问题”和“走进泥土中找感觉”结合起来,才能读懂天地间的大书,找到成才的土壤。
农业大学生支援春耕,服务的是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历史性地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了优先位置。农业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给青年人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自由舞台。让农业大学生在春耕的“实战”中得到锻炼,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盎然生机,就有机会激励一部分有想法、善治理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凭着对农业发展更深的见解,合理运用资本、技术,成为科学种田、开拓市场的带头人,把创新成果和专业实践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来源 | 华中农业大学微信公号、半月谈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