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脉·战疫特刊】惠州“医护铁军” 17年三度战“疫”
2020-02-25 09:3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看这群惠州抗疫英雄的鏖战故事

当你安坐家中,你可知,窗外有多少人为了守护你的这份平安而辛苦奔波?当你觉得闷在房间百无聊赖时,你可知,这座城市有多少人有家却不能回、正羡慕着你的生活?惠州一个多月来的抗疫成果是显著的,固然是全体惠州人众志成城的结果,更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各行各业的“逆行者”辛苦努力换来的。

古往今来,正是一个个“逆行者”,为惠州奠定了雄武的城市气魄。这群“逆行者”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以平凡的身躯为百姓筑起一道道抗疫防护网。他们之中,有奋战在各大医院里的一线医生护士,有日常值守在公路码头的防控人员,有传递温暖关怀的街道社区志愿者,也有全天候服务市民的热线客服。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逆行者”们日常点点滴滴的付出,让大家有信心度过寒冬、静待春来!

跟随文脉记者深入采访的脚步,到医院看看那纯洁的天使白,在路上眺望那威严的藏青色,进小区瞧瞧鲜活的红与黄,一同见证这些为了保卫这座城而不断奋斗的“逆行者”们最美的身影。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翔宇


郑如添(右一)与同事讨论患者情况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上下的医护人员一时间走上风口浪尖,冲锋在前。截至2月24日上午九时,惠州累计确诊病例62例,46名确诊病例已治愈出院,取得了超过七成的治愈率。这样的成效,是惠州医疗水平和医务能力的体现,更离不开惠州医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惠州,有这样一群人,在医院这个战场里17年来遇到三场大型战“疫”,无畏、不退,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顽强的斗志,谱写了一曲“医护铁军”的英雄赞歌。

疫情如军令
“铁军”全员两天备战

临近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逐渐扩散,作为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郑如添敏锐地嗅到了“新冠”的气息,意识到这次疫情不容小觑。他立刻根据省卫健委防控指导会议,安排科室加强针对性的防护培训。

1月19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病区收治惠州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当天上午,郑如添正在深圳参加新冠肺炎病例报告会,临时接到入院通知。“知道会来,没想到这么快。”郑如添迅速冷静下来,“并没有像SARS、MERS来临时那么紧张,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应对。”

下午一点半,郑如添马不停蹄赶回医院,召开紧急动员会,决定全科人员取消休假,立即返院待命。同时,迅速开展全员培训,划分防控区域,熟悉救治流程。仅用两天时间,就安置转运好病人,腾出病房,备战就绪。

疫情当前,无须多言,全体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进入战斗状态。大年夜,科室没有一人休假。在科室生活区,他们像一个大家庭聚在一起,吃了一顿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夜饭。随着战“疫”日趋白热化,申请支援感染内科的“请战书”如雪花飘来……

记者了解到,自从“非典”到现在的17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内科前后面临了SARS、MERS、NCP三场大型战“疫”。此次新冠肺炎肆虐,他们再次硬核出击,充分利用全国唯一治疗MERS的实战经验,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取得了较好的治愈率。这群“医护铁军”不顾个人安危,每次战“疫”都冲锋在前,敢为人先,在赢得最终胜利的同时,最初众志成城的“抗非精神”也在17年间不断延续下来。

医患心连心
柔弱身躯迸发巨大能量

郑如添告诉记者,被“新冠”病毒缠上后,住院患者通常面临着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情绪不稳定,焦虑担心,甚至不配合治疗。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唠家常套近乎、打电话加微信、心理睡眠科室的辅助,都是常用的手段。

一位50多岁的阿姨确诊入院后,经常拒绝抽血检查,像孩子般闹脾气。护士陈春蕾多次拉家常得知,原来阿姨女儿同学的爸爸也感染了这个病,但没救过来。了解情况后,陈春蕾马上安慰道:“我们医护人员都在想最好的方案帮您治疗呢!这两天您的病情也都在好转呀!”听着陈春蕾真诚的话语,阿姨开始主动配合护理操作。抽完血,阿姨表态:“以后我都会好好配合治疗的!”

1月20日之后,感染科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医护人员每次进隔离病房都必须全副武装。支援感染病区的护士饶娟在培训时已演练多次,但每次穿上防护服时,没多久就有点透不过气,感到胸闷。实在头疼得厉害,她只能在走廊的凳子上休息缓解。护士们经常要在病房坚持4个多小时,脱下防护服后才发现耳廓到鼻子间留下一道既深且红的口罩勒痕,又刺又疼。

护士长古慧英介绍,为了尽量减少人员进入,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房的护士们将保洁、护工的工作也通通包揽,交班时,体力耗尽还得负责转运垃圾箱。“她们平时看起来柔弱,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很坚强!”

回到驻地,古慧英通常会和轮休的姑娘们聊聊天,队伍里有不少年轻妈妈,对年幼儿女的想念时常让她们难过,甚至小孩生病了,也不能回家。但她们仍义无反顾:“这段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不想平淡度过,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患者小七(化名)和她的父亲出院时,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小七父亲鞠了一躬,说:“我文化不高,写得不好,可这些都是我的真心话。虽然我们没见过你们防护服下的‘真面目’,但会永远记得你们的身形和背影!”

老将带新人
惠州“抗非精神”在传承

郑如添是在经历了抗击SARS、MERS等众多战“疫”考验后成长起来的,如今,他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的领军人。一个多月以来,他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休息时也在回复病人信息,安抚情绪。

事实上,年轻的医护人员大多没有经历过非典。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面对未知的疫情,也难免紧张害怕。以往的经验告诉郑如添,最关键的是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对各项指标高度关注。同时,医护人员“零感染”是必须完成的军令状。“要是一人不慎,整个科室可能会倒下。”

这些“抗非”经验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年轻医护人员。郑如添每天为他们加油鼓劲,提醒医护人员“心理要放松,防护要到位”,还经常带队去巡房,“通过长期习惯性的近距离接触,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巡房过程中,与患者聊天,观察症状,形成诊疗的依据。

令郑如添欣慰的是,这些年轻的医护人员延续了“抗非”精神。虽然生活中经常打闹说笑,但关键时刻都能服从指挥,勇往直前。1月19日,年轻医师刘懿和护士李秀珍接到命令要随车去接病人,将惠州首例确诊患者转运回医院。面对未知的疫情,两人二话不说,拿起防护装备,迈着坚定的步伐就出发。车上,两位医护人员不断温习防护措施,顺利将患者送回医院。“他们面对未知疫情的信心和底气,来源于日复一日的不懈练习。”

工作多年,郑如添坦言,这个行业一点都不“高大上”,而是苦累脏。但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积累经验,对于具有挑战性的疫情通过抽丝剥茧去破解,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很有成就感。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内科是惠州本土医疗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从中可窥惠州医护人员的责任担当与医者仁心。在惠州,像他们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以及其他行业的防疫工作者还有很多。在这个漫长的寒冬,这群最美“逆行者”以救死扶伤的初心誓与病毒奋战到底。随着好消息不断传来,这场战“疫”也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相信,春天就要来啦!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陈骁鹏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海生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