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医护日志2.18】“老兵”变“新兵”,在钢丝上与时间赛跑我们无所畏惧
2020-02-18 22:11 羊城派 原创
“我们就像在钢丝上与时间赛跑的人,宁抢一秒不等一分,保障患者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

文本整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魏彤
图/医院提供

叙述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CU副主任医师 韦伊尔 

驰援地点: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西院区ICU

中午12点半,我们准时从酒店出发去医院上班。路上依然是道路管制,没看到行人,偶尔会有几辆车经过,经过的工厂、公司大门紧闭,仍然没有复工。

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可以看到武汉人民的付出与牺牲,他们不惜一切,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大家都在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努力。

韦伊尔穿戴好防护服准备进舱

今天是支援湖北的第八天,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大家防护是否做到位。戴上N95口罩,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面罩,一层又一层的手套,只有一个感觉“闷”,小心翼翼穿戴完毕,后背已经冒汗了。

需要克服眼镜起雾的困难

进到舱内,隔着眼镜、护目镜、面罩,其实视线都有些模糊,但是凭借多年ICU“老兵”的经验,多少次生死一线上都把病人抢救下来了,这一次的战场,虽然是“新兵”,但我们的信念一如既往,我们的信心也依旧坚定。

病床呈“工”字排开,每位医护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个床头都配备着呼吸机、监护仪、数个推注泵、输液泵、营养泵等,护士、医生都在各个仪器前穿梭,随时根据病人病情精细调整各个参数。

ICU里几乎每个病人都插着气管导管,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经过镇静、镇痛和肌松治疗,让肺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的病人能与呼吸机协调更好。病人们安静地躺着,只有监护仪上闪烁变化的数字、呼吸机频率不一的送气声告诉我们,他们也在努力地与新冠病毒做殊死斗争,争取生的希望。

静脉泵注镇静镇痛肌松的药物

“医生,这个病人血氧饱和度降到80%了”,刚进舱,还没适应憋闷的面罩和防护服,就有护士向我报告。

我立马投入抢救中,“体温怎样?吸痰了吗?尿量怎样?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排查下来,因为穿着防护服,没办法像平时那样用听诊器听诊,只能根据各个指标和经验判断;一些简单动作,在层层防护下都变得笨重不利索,然而没有时间给我们犹豫,在这里每分每秒都是考验业务能力的时刻,我们就像在钢丝上与时间赛跑的人,宁抢一秒不等一分,保障患者安全就是我们的职责。

经过调整镇静、呼吸机参数等,终于病人血氧饱和度缓慢回升至94%。我长吁了一口气,跟护士交待了注意事项。还没等我缓过来,耳边又传来“医生……”我紧接着又全身心投入到下一位患者的救治中,不断努力着,直到夜幕降临,在病房里浑然不觉时间过得有多快。

韦伊尔在调整呼吸机参数

出舱时,脸已经被压红,头皮也被压疼,汗水浸透衣背。然而,出舱并不代表工作结束。

为保证安全,病房里的一支笔、一张纸,全部东西都不能带出来。所以交班比日常更繁琐一些,要将患者各项指标数据表一个个拍下,再传到病房外写下今天的病例日志,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让下一班的医生更详细地了解病人状况。

这个总结花了不少时间,不过我能节省一分钟,那么给病人的时间就多一分钟。抬头一看,已经是晚上接近10点了。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才想起,似乎晚餐忘记吃了。

下班的时候已经接近半夜,看着医院的灯光通明,内心深深地希望这座城市快点好起来,我们又可以看到长江大桥的车水马龙,感受到巷子里的热干面飘香!(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