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有确诊病例?别怕!“消杀队”来了!
2020-02-14 15:40 羊城派 原创
消杀队员每次背负重达16公斤的消毒药械连续“作战”至少一个小时

文/羊城派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增宣
图/增宣

“病例就在我家隔壁,会不会被感染?”

“上下班必经之地,病毒会不会扩散出来?”

每当官方对外公布病例或疑似患者的住处及活动轨迹时,所在区域的民众更增添一份担忧甚至恐惧。

事实上,每出现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区疾控中心疫点消杀团队都会第一时间赶赴患者住所(疫点)进行终末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向外传播的概率。    

增城区疾控中心疫点消杀队也不例外。记者2月14日获悉,自增城区首例确诊病例至今,消杀团队已对7个病患家庭开展了终末消毒,同时也对接诊医院、病患居家周边、有关特定场所等开展了预防性消毒或终末消毒,消毒面积逾10000平方米。

室内室外电梯过道全方位都要消毒

“家里面积大概有多少平米?”“患者经常活动和接触的地方有哪些?”“要将家中贵重物品、衣物、食物等通通收好。”……

1月26日上午9时,增城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疫点消杀组组长石焕桥接到增城区第一例疑似病例的信息后,立即联系上病患家属,详细了解要消毒场所的情况,并约定入家消毒时间。他表示,评估疫点面积很重要,要全面掌握消毒面积才能安排足够人员、消毒器械及药物。

“人员到齐没?药械都准备好了吗?车辆司机到位没?出发!”

石焕桥清点了搬到车上的消毒器械、配药量筒、消毒药物后,组织安排消杀队员乘车前往首个疫点。

此次消毒的场所大概是100多平方米的套房。抵达疫点区域后,消杀队员着手调配好药水,准备入屋工作。这时,屋内的所有窗户已经关闭,其他人也已全部撤离。

伴随着装有含氯消毒药水的喷雾器发出“嘶嘶嘶”的声响,消毒工作正式开始。背喷雾器械的消杀人员手持喷枪,逐一走过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对地面、墙壁、家具台面进行喷洒,门把手、马桶、垃圾桶等重点部位无一遗漏。

上述地方消毒完毕后,随即用超低容量雾化器对室内空气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形成的雾滴可弥漫在整个房间,起到杀菌、消毒效果。随后,消杀人员又对屋外过道、电梯、大堂等地方进行同样的消毒处理。

队员每次背负重达16公斤的消毒药械

下蹲、站高、抬头、弯腰……在接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消杀人员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作“盔甲”,沉重的消毒器械作“武器”,扮演“终结者”角色,负重前行开展全方位的终末消毒,以确保消毒后的居家场所、外周环境,以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活病毒的存在。

据了解,目前增城区疾控中心疫点消杀团队共有23名成员(其中6人为外聘专业消杀公司人员),共分3个小组。队伍年龄结构从26至59岁不等。

现场消毒处理也是一项高风险的专业工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组长石焕桥介绍,病例家居现场消毒工作必须严格做好个人三级防护。

而且,每次背负重达16公斤的消毒药械连续“作战”至少一个小时,对消杀队员来说无疑是一场体力与忍耐力的较量。

如遇上病患家住高层而又没电梯,更是一场考验。“戴着护目镜加上穿着防护服,脚下的路况很难看得清楚,还得背着装备,只能慢慢摸着扶手走楼梯,举步艰难”。

由于喷洒的消毒药物(过氧乙酸)有很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在密闭房间里,五分钟就能让人出现眼泪直流、舌头发硬的情况。即使消杀人员穿戴着全身防护装备,空气中的消毒药物仍会刺激其呼吸道,甚至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

此外,由于对疫情的恐惧和消毒工作的好奇,每当疫点消杀团队“全副武装”出现在病患家所在小区的时候,总有不少民众不约而同地远远围观。

消杀人员在做准备工作的同时,也耐心地向围观民众说明来意,并告知群众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已转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或集中医学观察,只要大家做好个人防控护,外出戴口罩、勤洗手、不与别人近距离交谈或身体接触,不必过于担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