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一群“白衣战士”,来自不同的科室,主动请缨要求战斗在一线。他们的战场虽不在武汉,但在广州同样是站“疫”线岗。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这些医护,天天穿6小时的防护服,长时间戴口罩把耳朵勒出伤痕,却没有怨言,没有恐惧。
守住预检分诊第一道防线
预检分诊台是医院中最先接近疫情的岗位。在疫情爆发后,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预检分诊及救治发热患者。门诊护士支红自抗击疫情以来,就一直在这个岗位上。
记者看到支红护士时,只见她穿着隔离衣、戴着口罩、面屏、手套等“全副武装”,站在医院门口的预检分诊区为进入医院的患者测量体温。
面对每一个患者,她都细致地询问接触史、测量体温,排除高度疑似患者,分流指引到发热门诊。
在特殊时期,她也遇上各种各样的患者前来就医,比如她遇到过有的市民过度紧张、焦虑,甚至自我怀疑,要求前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到了发热门诊被劝退回家好好休息,仍不死心,再次来到门诊分诊台。
这个时候支红护士就会耐心劝导和安抚市民,向他们发放权威的新冠相关医学信息,耐心讲解下市民才安心离去。
采集样本,与冠状病毒近在咫尺
方佳丽是消化内科的护士,自愿加入“疫”线工作。目前忙碌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之间。在隔离病房,要生活照顾隔离病人;在发热门诊,要为疑似患者采集病毒样本进行核酸检测。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在发热门诊挑战最高的一个护理操作。护士需要采集标本的部位在患者的咽喉部,经常会刺激患者不停地咳嗽,她与冠状病毒可以说近在咫尺,“我深信做好了足够的防护和规范操作,我是安全的”。
为了做好防护措施,她每天穿脱防护服工序就需要半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防护服一穿就是4-6小时,里面又闷又热、汗如雨下,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鼻痒不能抠、汗水流进眼睛里也不能擦。
就这样,方佳丽和同事们坚持用医护工作者的使命和极大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为500名患者进行了核酸检测,照顾了隔离患者82名。
"脑袋里面装的全是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事情"
呼吸科副主任阳隽,承担了急诊和全院发热病人的会诊工作和发热门诊疑似患者的筛查工作。从疫情发生至今已在岗位上连轴转奋战了10多天。
新型冠状病毒对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防治措施,需要进行反复的设计协商,再将标准的防治流程进行细化,再实施到临床工作中。
用阳隽自己的话说,“现在脑袋里面装的全是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事情”,在她的努力参与下,广医二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高效完善了疫情防控的整套流程与制度,包括建立完善了发热门诊二值会诊流程、咽拭子送检流程等各项流程。
阳隽称,很多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相当不典型,需要富有经验的高级别专家进行会诊与指导。
所以,她作为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救治专家组的专家组成员,承担了相当多的会诊工作,其中有2天一连3次要跑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会诊,在任何时候接到会诊的请求,都像是军人接到命令一样毫无怨言、分秒必争。
在重重任务与压力之下,阳隽仍然一直坚持战斗在抗击疫情和呼吸诊疗的第一线,照常看呼吸科门诊,照常负责呼吸科患者的查房、诊疗工作。做到了严格筛查、避免漏诊,并仔细甄别出可疑的患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