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羊城派特派武汉记者 汤铭明
图/羊城派特派武汉记者 汤铭明
2月11日下午,58岁的常剑波和56岁的刘怡从武汉市汉口医院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接管的隔离病区中走出。这是他们战胜新冠病毒、重获新生的日子。
在汉口医院,羊城派特派武汉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两位新冠肺炎新治愈患者。
“广东医疗队的治疗方案非常有用!”“他们抛家离口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助我们,非常不容易!”走出病区,两人一再向广东的医护人员们表达感谢。
武大教授常剑波:
中大校友遇上广东医疗队,广东治疗方案让他信心大增
常剑波是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生态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著名的鲟鱼研究专家。
1月24日,大年三十,常剑波发现,自己出现畏冷症状。当时,武汉疫情不容乐观,常剑波第一时间做了核酸检测,1月27日,他被确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随后,常剑波便到武汉大学发热门诊做了胸透,并被转移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了CT,显示肺部呈现病毒性肺炎症状。当时,武汉床位紧张,他第一时间服药进行对症治理,但病情发展迅速,他很快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的症状。
2月1日,常剑波被收入汉口医院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负责的病区。
“巧的是,我本科就是中山大学毕业的,汉口医院很多来支援的医护人员都是广东来的,其中不少还是我们中大校友。”常剑波告诉记者,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回忆起刚入院的情形,常剑波说,刚进院时,他整个人非常虚,稍微动一下就咳嗽,但又没力气咳不出来,说两句话就喘得厉害。“就像呼吸要停止一样。”
广东医疗队针对常剑波此前的CT和用药情况,调整了治疗方案,对症进行抗感染、抗病毒相关治疗。“广东医疗队对病人的管护非常有条理,虽然人手少,很多病人也很着急,广东医护人员们的态度、性格都很好、很耐心。”常剑波告诉记者。
最让他有信心的是广东的治疗方案。“广东医疗队非常有经验,他们的治疗方案非常有用,用药也很对症,输液2-3天后,我呼吸上的问题就缓解了,一天比一天好。”常剑波说。
最大的转折点是胃口的恢复,刚进医院时,常剑波几乎吃不下东西,经过广东医疗队的治疗,入院第三天,他的胃口神奇地恢复了,此后每天的病号饭,他都能吃得精光。
“那时我就告诉所有人,只要你开始吃东西,就一定可以战胜病毒。”他笑道。
在他病情好转的同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在广东医疗队的指导下,同样被感染的爱人和小孩病情也显著好转,甚至比他还早恢复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鼓舞,从此,对自己的病越来越有信心,心情也越来越好。”
他告诉记者,回到家后,他想先洗个热水澡,然后把所有跟病毒有关的东西都消毒封起来,稳妥起见,继续居家隔离14天。“今后,我要建立一种有规律的生活,强迫自己晚上10点半前睡觉。”
汉口医院刘怡:
检验患者样本时“中招”,病愈后愿“早日归队”
刘怡是汉口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中招”。56岁的他,在汉口医院工作了近40年,经历过SARS,平时非常注重健身,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体质也不错。
1月18日左右,随着新冠肺炎病例在武汉的扩散,汉口医院作为首批定点医院,接诊患者增多,刘怡身在的检验科也忙得脚不沾地。“当时防护设施紧缺,我们检验血液时,就戴一个普通外科口罩,连防护服都没有,离病人只有半米。”刘怡告诉记者。
1月27日,刘怡发现自己体温烧到37.7度,身为医务人员的他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招”了。
次日,他便让护士抽了血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偏、淋巴细胞等关键指数都异常,这让他更确信自己的判断,并立即在本院做了CT检查,发现肺部左右两侧都已有毛玻璃样感染。
就这样,上午还在上班的刘怡,下午便住进了隔离病房。
“我们医务人员自己很清楚,新冠病毒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增加免疫力,适当抗炎。一定要心态好,配合医务人员,对免疫力也好。”刘怡说,“广东医疗队的工作很规范,对病人的治疗也很到位。”
刚入院时,爱好运动的他想在病房里原地做点简单的锻炼,都会感到气喘,住院四五天后,他明显感到自己身体状况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已经可以在病房里小跑转一转了。
同为医务人员,闲时,他也喜欢跟病房里的广东同行们聊一聊。“广东医疗队的医生从查房到问诊、听诊都很到位,护士巡视也很积极,对病人很关怀。我看他们工作节奏非常快,很累,护士经常在病房里小跑。”
刘怡说,“我在病房跟护士聊,他们也很不容易,抛家离口这么远就是为了来帮助我们。”
出院后,刘怡还将在医院准备的隔离区自我隔离14天,但他已经在单位的微信群里留下愿望:“早日归队!”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