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曾璇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一双双曾经握手术刀的手,这些天却在流水线上拧瓶盖、贴标签,把手指都拧起泡、拧破皮。
这是一群曾经在体制内三甲医院、国家级实验室工作的医生、研究员,他们虽脱离体制创业,却在年前发出了“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奔赴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誓言。
如今,每日10万人份的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与核酸检测盒,正从他们手中生产出来,火速运往刚交赴使用的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
核酸检测这些天成为热搜,为了帮助更多疑似病人快速确诊,国家也开设绿色通道,允许更多企业生产检测盒。
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它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在检测中保护检测人员和医护人员安全、避免交叉传染和二次污染?
带着这些问题,羊城派记者独家探访了广州最大的灭活病毒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生产中心——南芯医疗,却收获了一串感人故事。
连续多天通宵备战
走进实验室,一群“白大褂”正在忙碌。原本的实验室临时改造成了工厂;一群医学博士、化学博士、硕士,则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是公司成立五年来,最好的一次‘团建’。” 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博士挂断手机,笑着说:“拿手术刀的、敲键盘的,如今都可以来我们这里体验一下‘富士康’的生活。”
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在此之前,南芯人员连续通宵工作了十天,每天加班为疫区生产采集盒与检测盒。
“前线,后方,大家都在拿命拼。”公司的一位高管加班后还被家人拒之门外,因为家中有老有小,担心她从人流密集的地方把病毒带回来。
年前,作为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管,南芯的这群博士们已敏感地嗅到了一丝“打仗”的气息。
南芯的负责人曾是广东省疾控系统实验室负责人,核酸实验方面的权威专家。疫情一出来,他就判断:核酸检测试剂盒产能不足,肯定缺货。
随着疫情升温,要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一场紧急动员在公司迅速铺开。
年初二一大早,除部分湖北籍员工外,公司员工全部到位。一开始,大家都准备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可是,疫情来了,前线才发现,符合条件的采集器太少太缺了!
原来,以往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咽拭子采集器,里面只有缓冲液,但是这次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如果不对病毒同步进行灭活,一线检测人员在检测时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性就很高。
而仅售几元钱的口腔咽拭子采集器利润很低,一般厂家都忽视了前端,更愿意做售价一两百元的核酸提取试剂盒。殊不知,核酸检测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标本安全地采集并运送出来。
南芯迅速调整生产方向。“微利,哪怕是不盈利,我们也要保障前方医院。”
汇集社会力量提产能
由于需求量太大,自动化设备一时跟不上,全体员工不管什么岗位的都沉到了生产一线,拧瓶盖、贴标签、打包装,全是手工活。
大家甚至广发朋友圈募集朋友帮忙。
北京人来了。合作商自掏腰包买飞机票、自行解决食宿,带了十名员工飞过来当义工。
河南人来了。放着春节不宅家,开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来帮忙。
深圳的老板们来了。他们个个身家不菲,在这里沦为贴标签“小工”,“为疫区做点事,心里觉得踏实。”
陈博士说,大家拧瓶盖拧到手指受伤的消息发到朋友圈后,上海的经销商二话不说,把几台出口设备迅速改装,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租金,一路打通关系一路绿灯送到广州,这才为南芯解决了手工拧瓶盖的问题,迅速提升了产能。
一位顺德的陈老板,做自动分液灌装机的,与大家素不相识,知道情况后,在工人放假的情况下,亲自带着儿子和几个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机器,只字不提钱字。
点点滴滴的社会力量,把产能从开始手工分装的1万人份/日,生生提至10万人份/日,部分缓解了疫区告急的情况。
40名志愿者两小时集结
2月5日,记者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的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还看到了广州市首批“战疫志愿突击队”志愿者。
40位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和岗前培训后,正积极投入到防疫物资流水线生产工作中,在现场协助分拣、包装、打包,忙得热火朝天。
据了解,2月4日,共青团黄埔区委接到团广东省委转来的志愿服务需求后,迅速与企业对接确定服务上岗保障和具体需求。
当天,“i志愿”、“青春黄埔”公众号、黄埔区志愿者微信群,发出全市第1号《广州市战疫志愿突击队志愿者招募公告》。
公告一经发布,迅速形成了报名热潮,两小时内,所需40名志愿者全部招募完毕。上午9点钟,首批20名志愿者就准时到位。
令南芯人觉得暖心的是,4名参加上午班的志愿者持续奋战,主动请缨,与下午班次的志愿者共同奋战。
据了解,2月5日至2月10日,黄埔区共将组织240名青年志愿者赴南芯医疗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
【访谈】
核酸检测到底准不准?
张召,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是多项国家专利技术的发明者。就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等问题,羊城派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羊城派:核酸检测为何可以帮助确诊,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原理?
张召:导致这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我们知道,病毒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不是DNA就是RNA,如天花病毒是DNA病毒,而艾滋、SARS等,都是RNA病毒,它的遗传物质就是RNA(核糖核酸)。
因此,我们核酸检测的原理,就是通过裂解液,让病毒的RNA裸露出来,再加入反应剂,让它的RNA不断进行扩增和放大,只要里面确实有病毒,它的RNA就会不断扩增,释放出信号,测出阳性。
从理论上来说,核酸检测的灵敏度是非常高的,也是帮助确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羊城派:您说灵敏度高,那为何会出现有的病人三四次阴性最后才测出阳性的案例?
张召:首先,和病毒的发展有关,有的轻症病人可能开始确实反应不强烈,后面病毒才开始显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要从采集到检测的全过程去分析。核酸检测分为三个步骤,也要分三个“盒子”:
第一步是采集,我们称为“采集器”,这一步普通病人在家都能自行完成,用棉签拭取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即可;
第二步是提取核酸;
第三步是用QPCR试剂盒进行检测。
后面两个步骤都只能由检测人员或者医护人员完成。
从采取到提取到检测,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假阴性”,可能导致医学上的误判和误诊,酿成悲剧。
羊城派:这三个环节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才将“假阴性”的可能降到最低呢?
张召:三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几种问题。
在采集环节,如果用市面上目前普通的采集盒,很可能出现:病毒活着-传染检测人员或者病毒自己降解-提取效果不佳的情形。
而在提取环节,市面上的核酸检测盒子多,但质量差别也很大,一方面要裂解蛋白,另一方面要保护RNA,如果质量不过关,就会影响检测效果。
另外,现在需要确诊的疑似病人多,前线检测量非常大,检测人员都是超负荷在工作。他们全副武装,穿防护服,手里都是汗,戴几层手套,操作起来不如以往灵敏。
检测时要进行离心、洗脱等很多步骤,有一步操作不佳,对结果影响很大。
我们向一线的检测人员的辛勤工作致敬,希望把误检降至最低,但可能也得包容一定的误检率。因此,前方需要对初检阴性的疑似病人,进行反复检测,以免误诊。
羊城派:您刚才提到在采集环节可能出现病毒活着-传染检测人员的情形?
张召:这次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疫情开始的时候,我们都认为缺核酸提取试剂盒和检测盒,可是亲身参与这一役,我们才知道,目前更缺的不是核酸检测盒,而是第一步骤的“采集盒”。
这也是我们这次迅速调整生产方向,抓紧生产的口腔/咽拭子标本采集器的原因。
这个不起眼的采集器,是一个5厘米的小管子,里面有棉签和3毫升的灭活液和保存液。要在采集阶段,同时做到杀死病毒和保护RNA。
羊城派:这我有点不明白,可能也会是很多读者的困惑,病毒都死了,怎么还检测得出来?
张召:这就是技术难点,我们的灭活液,既要让病毒的蛋白变性,失去活性而“死掉”,不再有传染性,提高运输和检测阶段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又要防止病毒里的RNA降解。
因为我们之前一直是做人粪菌群的采集,一向非常注意病毒的灭活,国内绝大多数的采集盒都只能存储病毒而不能灭活病毒,而我们是广东省仅有的两家拥有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厂家之一。
但我们的库存完全不足以应对疫情,所以才有了这次的加班加点。非常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使我们的产能从开始每天一万人份,到现在十万人份,部分缓解了湖北的压力。
我国核酸检测试剂日产量已达77.3万人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田玉龙2月3日在国新办就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日产量已经达到了77.3万人份,已经基本满足要求。
产能现恢复值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后期主要工作就是恢复产能。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