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患者面对面喷了一口痰,风险再大也没退缩
2020-02-04 22:38 羊城派 原创
泪目!广东医附院防护服背后的故事

文/羊城派记者 袁增伟 通讯员 周圆 赵壮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14日,该院收治湛江首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29日康复出院,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例康复出院患者。

1月30日,中共湛江市委授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危重医学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记者深入采访,听他们讲述一个个穿着厚厚防护服背后的故事。 

感染科护士李丽莎:为了节省时间一整天不喝水

“全体护士取消休假,即刻返回市区待命!”除夕前夕护士长的一条短信通知,感染内科全体护理人员放弃休假,全部无条件返回市区待命上班。收到信息的那一刻,李丽莎其实有少许失落,但疫情就是命令,她当即取消了春节回老家探亲计划,立即返回医院上班。“此刻心想我不是女儿、母亲、妻子,而我仅仅是一名被使命选中的护士!” 大年二十九,李丽莎的科室收取了湛江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回到科室防疫一线上班,就必须戴上帽子、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及鞋套、手套等防护用具。

特殊不透气的材质使处于密闭状态的人体汗流浃背,呼吸费力。上班期间,水成了她最珍视而难得的东西,但喝水意味着有上洗手间的需求,意味着要走出隔离病房,脱掉防护用物,解决需要后,再穿上全套防护用物重新杀回战场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为了不浪费这宝贵的半小时及节省紧缺的防护物资,李丽莎选择放弃了喝水,穿上成人尿不湿,忍受着难耐的饥渴,穿梭在负压隔离病房。防护服一穿就是一整天。“下班了脱掉这全身武装,脸上全是护目镜压到的压痕,刺痛刺痛的。”她指着脸上说。

下了班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却不能回家,而是把自己在医院隔离了起来。有空只能通过视频见见孩子们,说起家人她不禁热泪盈眶。小女儿跟她说:“妈妈,你注意安全!加油哦!”微信群上姐妹们、亲戚朋友们在微信聊天的对话和鼓励加油都让她心里倍感欣慰。“有家人作坚强的后盾,我在一线工作也不怕。大家的健康才是我最大的愿望!愿疫情早点过去,我们医务人员早点回家。”年初六晚上医院通知报名去湖北支援,她第一时间就向护长报名参加。刚得知自己能入选,她的心里又是兴奋,又有点少许害怕。“我现在经常也给自己加油打气,想着反正有人要去的,我去就行了,只能进不能退。况且我之前也参加了2003年的非典工作,我是有经验的,所以让大家放心。我一定会安全归来的!”

危重症科医生袁彬凡:被患者面对面喷了一口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袁彬凡日常工作需要接触呼吸道感染、非感染的危重患者,插管抢救、支气管镜检查、留取分泌物送检和治疗都是家常便饭。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当下,这些都是高危操作。

他接诊了一位有家属从武汉归来后出现家庭成员群居性发热的患者,在给他做咽拭子留取分泌物标本的时候,被患者面对面喷了一口痰。尽管医护人员会严格按照规定做好隔离盒防护措施,但是感染风险还是存在的,下班后袁彬凡只能自我隔离,家人给送饭到门口就离开。幸好后来检测结果出来了是阴性。“例如我现在最近常开展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是需要3级防护的高危工作,但是有些检查和治疗是很迫切的,不能拖延,风险再大也要做。”他说。 “面对病毒哪会不怕?”袁彬凡坦言自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孩子,小的才刚上幼儿园,爱人是本院耳鼻喉的医生,也是高危职业。平时忙起来两个人都照顾不了小孩和家庭,要依靠父母帮忙。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当下,他们对家庭就更加谈不上照顾,“不让家里人照顾就不错了。”他愧疚地说。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对于驰援武汉,作为同行,他的爱人非常支持,她说:“知道,作为医生,作为党员,能为国为民出一分力是义不容辞的,所谓读圣言书之人三不避:为民请命、为国赴难,临危受命。”袁彬凡出自医生世家,父母都是医生。他本来觉得告诉父母报名去湖北支援的事很难启齿,但当他跟父亲说出想法的时候,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总要有人去的,随你吧。”“其实我了解父亲的担心,但是我也知道,他很清楚,有些事是必须要去做的,即使我不做别人也会去做。那就从我做起吧。”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