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抗击疫情:政企协力应对成本、订单和资金难题
2020-02-03 12:52 21财经
“疫情打不垮企业,更打不垮中国经济。”

“武汉火神山医院急需管材物资,十万火急!”

1月25日大年初一,一个来自武汉的求援电话打乱了日丰集团总裁许腾徽的春节安排。

此时,集团员工早已放假多日,许腾徽挂断电话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拉了一个五十余人的微信群。日丰集团迅速组织了包括供应链、生产基地与武汉分公司多部门在内的五十多名员工组成的物资支援队,配合分工。

除日丰集团外,包括佛山、东莞、珠海等广东多地的制造业企业在接下来的多天内纷纷驰援武汉。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完工交付,十天创下从开工到投用的“武汉速度”,不少广东企业千里驰援的接力才告一段落。

但容不得他们松上一口气,旋即就要抽身解决延迟复工导致的一系列难题。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打乱了企业原本的复工节奏,广东防控措施升级、春节假期延长,要求大多数企业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复工。

疫情尚未解,“返工难”是否加重?订单赶不及如何应对?即便复工,数百人的厂区又如何做好防护?未知的答案萦绕于广东每位制造业主的心头。

抗击疫情冲击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从事包装纸制品加工生产的东莞市成益纸品有限公司原本会在2月2日复工,并于2月5日、2月9日前分批向十余家客户供货。

但眼下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该企业的负责人王晓娅至今被困在重庆老家,何日返回东莞还未可知。

“这些天我真的非常焦虑。”王晓娅在电话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每天只能忧心忡忡地刷手机盯着疫情新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微信安抚公司员工,开展远程援助疫情工作。

此时王晓娅与节前回老家重庆时相比,心情截然改变。年前,成益纸品增添了设备,并成功开拓了几个稳定的大客户,她畅想着2020年有一番大动作。如今,她开始担心因企业无法及时复工难以形成稳定的供应能力,客户随时会改换供应商。“到时候,能不能再争取回来都不好说了。”

“如果企业无法及时复工生产,对下游饮料企业的新品上市将产生很大制约。”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也有此担忧。星联科技主要从事饮料包装用品模具生产,春节期间是整个行业传统的旺季。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些业务搞不好就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疫情就像高速路上突然发生的车祸,10分钟的堵车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交通拥堵。疫情之下,个别企业的延迟复工或许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上述企业所处的广东,制造业有较强的外向性,不少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分工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成益纸品90%的业务与出口企业相关,星联科技一半的订单来自海外。

这还只是疫情冲击波的一个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在复工延迟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普遍还面临着“没有产出的成本压力”。

张伟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为应对订单压力,星联科技原计划在大年初四全线复产,自愿加班的200名员工也已陆续返岗,但疫情打乱了这一计划。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开工,银行利息、水电、厂房设备折旧等都要支付,企业一个月就要刚性支出500万元左右成本,这还不算春节加班期间付出的三四百万元的人工成本。“工资要照付,食堂也都开着,只能企业承担,也该企业承担。”

许腾徽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丰集团有4500名员工,即使目前不开工生产,为了稳定团队,每月保障发放的薪酬和福利成本就接近2000万元。除此之外,税金及银行利息要正常支付,所以企业会集中在一季度迎来较高强度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

王晓娅说,往年2月中旬至2月底为该企业的回款期,以归还3月初的银行贷款。但如此形势下,全行业资金都将有压力,她担心节后收款困难,甚至耽误归还银行贷款。

至于制造业企业复工所需的劳动力问题,同时兼任佛山桂城总商会会长的张伟明介绍,据他了解,一些湖北籍劳动力比较集中的企业影响较大。

“一方面很多湖北城市仍控制人口外出;另一方面,广东规定,湖北来粤人员要居家隔离14天,这是疫情防控重要举措,但也会使得这些劳动力上岗时间进一步推迟。”他说。

许腾徽更关心企业复工如何防疫,目前防疫物资主要都用来支援民政,企业在防疫方面物资很少,因此企业也不敢贸然复工。

许腾徽介绍,日丰集团已从国外购买了一批口罩,但仅够复工后使用半月,目前还在加紧海外采购,但越来越难。尽管日丰集团为复工已做了相关预案,包括尽可能取消会议、开展远程办公,分批就餐等,但企业的隔离设施、措施也不足,急需有关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回应企业诉求政企如何协力

惠州一家锂电池制造企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当前订单八成以上是出口业务,疫情爆发后,多个外国客户咨询是否能如期交货。压力之下,该企业曾多次向相关部门申请复工,恢复部分产能。

该企业年前就存在用工缺口,疫情发生后也一直在线上渠道大范围招工,但复工后能否能如期交货仍是未知数。

许腾徽也曾因上述同样的问题而忧心。“疫情不仅对企业近期交付能力有较大影响,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带来随后二季度需求的爆发,届时产能或许将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在受访企业主看来,广东制造业联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眼下广东制造企业正等待疫情平息及做好复工准备,企业也开始主动调整思路。王晓娅说,复工后将加大力度跑单,春节期间也没闲着,主动与老乡企业家沟通,尝试着在线上开拓一些业务。

张伟明也表示,面对即将开始的复工,企业后面需要加快把耽误的半个月时间抢回来。“如果海外订单赶不及海运方式,企业就要更改为航空运输,总之是要保障客户需求,避免丢掉市场份额。”

许腾徽这几天也在忙着研究更改企业的生产排期计划,通过打通销售和生产环节,及时研判疫情对市场和销售的影响,及时调整产品和生产节奏。“复工后将优先交付一些急单,然后迅速将供应链重新进行一次信息对称,上下游相互扶持渡过难关。”

在他看来,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但疫情带来的市场变化,必须要通过政企协力共渡难关。本次疫情对日丰集团的出口影响较大。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在出口方面有一些政策扶持。

张伟明也认为,厂房设备租金在佛山中小微制造业成本中占比较大,希望相关方在特殊时期能够出台一些租金减免措施,协力一起共渡难关。

王晓娅的诉求主要集中在银行本息还款压力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金融部门避免抽贷、实施展期还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史上最严的防疫措施先后出台,在争分夺秒控制疫情的同时,企业难免牺牲经济利益。但接下来的企业复工,财政部门可以考虑为困难企业的贷款提供临时性的贴息,以及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等优惠,帮助它们渡过难关。

广东2月1日即发布了“加强落实税务支持政策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十项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酒店行业企业和其他未能及时充分复工复产的企业,税务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辅导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

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提醒,针对企业减税降费的政策要划定一个标准,毕竟政府全部大包大揽不现实。尽管制造业是经济的根基,但要防止个别投机取巧的企业借机逃避市场的淘汰。

他建议,应该在不损害法治尊严的情况下进行甄别,利用好目前对制造业减税降费的政策。政府还可以采取允许企业延迟缴纳社保等方式,保障企业渡过资金压力的难关。

中国人民银行也将于2月3日开展1.2万亿元公款市场操作投放,确保流动性。某广东地方商业银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内部已针对企业疫情期间的困难做了充分调研,不久将会出台企业贷款展期、利息优惠等具体政策。

林江则提醒,在操作过程中,执行层面的事情要交由银行判断,避免行政式的命令,原则是要回归市场化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不至于破坏市场经济的规则,好心不办坏事。”

“疫情打不垮企业,更打不垮中国经济。”许腾徽对此深信不疑。

受访专家也表示,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时,尽管GDP有所回落,但三季度疫情结束GDP便再度回升到10%。由此可见,疫情对经济短期有冲击,但对中长期经济影响不大。

来源 | 21财经
题图 | 新华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