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整理/羊城派记者 张华
图/羊城派记者 通讯员 伍晓丹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主治医师王凯 1月31日
第三次进入病区,凌晨顶着凛冽的寒风,走路20分钟到医院,1点准时进入病区与上一班的医生交接。这时的病房很安静,大多数病人都已安稳入睡,看着呼吸衰竭的病人在我们努力治疗之下,有好转的迹象,内心无比开心。
王华主任带着我们深夜查房,巡视了所有危重病人,床边阅片、调整高流量参数、安抚病人、查体,确保了病人夜间的安全。
查房期间,不停有护士拉着氧气罐穿梭于各个病房。自从上个班我们利用氧气罐改善病人吸氧条件后,病人症状明显好转,只是需要不断更换新的氧气罐。病区护士站旁放了近40罐氧气罐,搬运氧气罐也成为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平日里看起来柔弱的护士,干起活来,力气完全不输给我们男同志。抄起扳手拧开氧气罐接头,再换到新的氧气罐上,轻车熟路的样子,真是让人敬佩又心疼。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这些姑娘们剪去长发走上“战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为病人做治疗,任劳任怨,还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
我本以为她们忙完了,会稍微休息一下,但是为了更完善地做好防控,她们还自发当起了清洁工打扫病房。我从没见过凌晨3点还在打扫卫生的护士,但是我们的“战友们”做到了。
我们都是怀揣着一颗济世救人的心来到武汉的,只要是为病人好,我们都愿意去做。要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厚重的防护服下是什么感觉——闷热、窒息、压痛、视觉模糊,但大家依然愿意坚持去做,为这群可爱的天使点赞。
挤出自己的早饭,带给无家属照顾的病人
你以为这是我们为自己准备的早饭吗?不,这是我们为病人准备的早饭。
自疫情爆发以来,各个医院人满为患,有些家庭集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亲属们分布各个医院。在我们病区,就有一些老年病人,没有家属照顾,早饭都没得吃。部分危重病人甚至没有家属陪伴,稍微动一下就血氧下降,吃喝拉撒都只能在床上,又没有康复垫、纸尿裤更换。
见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实在无心不忍,于是将酒店供给我们的早饭和医院寄过来的康复垫带给这些病人。尽管物资紧缺,但我们会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在此,我也想再次呼吁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希望大家尽一份力,帮帮这些处在水深火热、与疾病作斗争的同胞们。
真正上了“战场”,哪还顾得上自己
奋战了一夜,终于迎来了天明,病人情况都稳定了,我们总算能和护士们坐下来聊几句。
“我来教你怎么看片子,有没有兴趣?”卢毅荣师兄教这些好学的护士们如何识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CT表现。吴锡平师兄一整夜都在治疗、照看一名88岁高龄无家属陪护的患者,此刻的他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一坐下来,就瘫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多少医务工作者就是这样从白天奋战到黑夜,不眠不休,奋战在一线。虽然常常说医务人员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但是当我们真正上了“战场”,哪里还顾得上自己,一心想着的都是如何去帮助病人,这就是我们——最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