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医护连线】压出勒痕、过敏红肿……拦不住他们治病救人的手
2020-01-30 21:14 羊城派 原创
正在武汉一线的广东省医疗队医护人员们正承受着高强度的身体与心理压力,但她们仍一次次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区……

文/羊城派记者 李国辉  实习生 谢小婉

穿上层层防护服,戴上紧绷的手套、护目镜,一个班奔走下来,汗湿满衫——繁重工作后,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叶远芳护士脱下防护服,满手勒痕、压痕,三小时仍未褪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吴彩群护士则因闷热过敏双手红肿,起了小疹子、小水泡……

正在武汉一线的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医护们正承受着高强度的身体与心理压力,但她们仍一次次全副武装,进入隔离病区,悉心照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叶远芳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工作15年,担任ICU护士13年,有着相当丰富的护理经验,29日跟着医疗队到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支援疫情救治。要进入病房,需层层穿戴,做好隔离防护,进入隔离区工作一会儿,叶远芳就感觉手臂手腕有点麻,但繁重的工作让她无暇顾虑太多,接着投入工作。

按规定,进入病房后是不能随意外出的,而且无法喝水上厕所。叶远芳值完4个小时的班,摘下满是小水珠的护目镜,脱掉汗湿的防护服,这才发现手上满是勒痕、压痕,3小时过去了,还未消散。而她的另外一个同事,脸上也被N95口罩压出痕来,两个小时后痕迹还清晰可见。

叶远芳说,医院的领导对这种情况很上心,已经准备进购一批防压物品了,但是目前防护物资还是比较缺乏。

叶远芳他们的到来,大大缓解了原本医院的护理压力,“跟我搭班的一个小姑娘说,她已经连续上了8天班了,我看她都快崩溃了”,叶远芳说,“平时我们都会互相鼓励,彼此提醒,注意防护,也要鼓励一些悲观的感染者,告诉他们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叶远芳护士脱下防护服,满手勒痕、压痕,3小时仍未褪去

紧绷的防护服和手套除了带来勒痕,也会因太过闷热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过敏的情况。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主管护师陈林叶,来到武汉后连值3个夜班,值班时她感到手臂时不时有点刺痛。等到值完班,脱掉防护服消毒完,陈林叶才发现手上已经起了密密麻麻的疹子。

“在病区几个小时,洗手无数次,我也没去记住,再加上防护服一穿就是几个小时,一开始只是有点红,后来有点痛,今天一看,已经洗手洗到起疹了。”陈林叶说。

陈林叶主管护师的双手手臂起了密密麻麻的疹子

由于长时间穿防护服,陈林叶的同事吴彩群,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第二天工作结束后,吴彩群就发现手上起了小红疹子,昨天值完班,她发现手上的过敏症状更严重了,红肿,红疹子,甚至有一些小水泡,隔天起来发现还未能消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主管护师陈林叶

吴彩群解释说,会出现过敏,一是穿着数层隔离和防护,在闷热环境里待太久了,特别是手上戴着两三层手套,跑来跑去干活,更加添热,二是经常性的洗手消毒,可能会导致过敏,而且有些医护人员是易过敏体质,平时更应该注意护理。

陈林叶和吴彩群借用自己的经历,也希望给各位在一线工作的战友一点提醒:“多洗手,在洗手后多一项护肤的步骤,抹些护手霜身体乳什么的都可以,严重的话,也可以用一些药物进行辅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护士吴彩群

来自中山三院的内科ICU护士朱海秀,是目前医疗队里最小的成员,年仅22岁,此次跟着医疗队来到武汉进行支援救治,朱海秀没敢告诉家里人。值班过程中,朱海秀的防护服早早就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都是满满一层雾气,长期工作后,她的脸上、鼻子上都是护具留下的压痕。

中山三院呼吸内科护士冯定云说,好几个同事的皮肤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和熬夜倒班出现了皮疹、水泡甚至疼痛,但是她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休整,而且请教院本部的皮肤科专家如果尽快地处理好,安全地继续上班。

吴彩群告诉羊城派记者,手上过敏虽然看着挺严重,但不会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会慢慢克服,加强防护,因为病人还需要她们。

吴彩群护师的双手过敏发红

“病人一听我们是广东队的,就很安心。”她说,平时戴着面屏打针,可能会起雾或者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不少同事技术很好的,一针就打进去了,病人就很信任她们。

“看到患者的脸上露出笑容,我就觉得我们来到这里是值得的,能帮到一点是一点,希望疫情能早日控制住,病人可以安全回家,我们也可以安全回家。”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