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边检民警逆行进入隔离区:如果我们不自信,旅客压力会更大
2020-01-29 21:45 羊城派 原创
那一刻特别想留张纪念:“就是觉得自己没辜负这个任务。”

文/图 羊城派记者 付怡 通讯员 邓潮

“新年好!口岸的防疫科普视频您注意到了吗?请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验证台上,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宋晓东戴着口罩,依旧热情地与旅客问候。上勤测体温,换勤喷酒精消毒,执勤佩戴口罩和手套、监护岗位还要戴上护目镜……

短短几天,新的工作流程和纪律就在这支戍守国门一线的移民管理警察队伍中扎下根来,每个人都把防护和验证工作做得周到细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

“刚刚接到站指挥中心通知,一会儿落地航班有一个湖北旅行团,17人。这个团还有一名旅客在台湾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留台治疗了。我们需要配合海关检疫人员,成立特勤小组,进驻口岸临时隔离区。”

下午4点半,当天的执勤队长姚永杭在上勤会上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咱们队,谁去?”这是该站主动处置的第一起涉防疫突发警情。

“我去!”宋晓东想都没想就答声。

“不怕病毒?”姚队长打趣这个小伙子。

“您还不知道我?就下命令吧!”

经过慎重考虑,姚永杭决定由业务突出的“80后”副队长李辉带队,与民警宋晓东、刘纹睿两个“90后”,组成特勤小组赶赴临时隔离区。

“他们仨体格壮、身体好,业务熟、心思细,确实相对合适。但要说不担心他们,那是假的。”姚队长告诉记者,在处置这起警情之前,“毕竟大家谁也没真的碰到过(疫情)。”

国门“逆行者”:走在路上才开始怕

“怕啊!当然怕。”宋晓东回忆起当时的感受,“刚刚接到任务的时候,确实有点英雄意气。但是走到廊桥上,看到别的旅客都迎面过去,我和李队、纹睿却拐上了另一条廊桥,空空荡荡、一个人也没有,我突然就怕了。”为了彻底分流,杜绝感染隐患,这个团的旅客不仅在航班座位上就与其他人作了隔断安排,下机更是使用专门廊桥,直接进入了口岸隔离区。

“那个隔离区很专业,从更衣室到消毒区,从轻度污染区到高度污染区,每个空间都有区分。但是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更容易紧张。”宋晓东告诉记者,门外是专业人员在廊桥一遍遍地消杀,房间里是17名和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旅客,自己尽管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全身上下都做了隔绝空气接触的处理,但是层层包裹包不住的,是心底的怯意。

“其实物理措施上(我们)已经很完备了。自己也给自己打气,我们是移民管理警察,我们守国门就是要守平安。还有那么多旅客在呢,他们整个团都是提前返回的,在境外可能也是担惊受怕,如果我们表现得不自信,那他们心理压力就更大了。”面对这些“特别的家人”,宋晓东完成了自我心理建设。

一杯水、一身汗、一张照片

人证对照、证件查验、信息录入……17名旅客的入境手续,3名民警很快就完成了。在等待市疾控人员前来交接的过程中,旅客的情绪安抚成了最主要的事。“团里有老人、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旅客也有过情绪的起伏。”宋晓东回忆。

一名和确诊旅客有过接触的女士曾情绪激动地表示:“赶紧送我去医院检查、隔离!”

李辉和宋晓东宽言安慰:“你们人数多,市疾控要协调多部车辆过来,市区到机场路又远,还要办理口岸进出证件,都需要时间。稍候,很快就送你们去医院作检查了。”团中还有孩子,在隔离区,小孩子容易急躁。宋晓东发现后,赶忙和刘纹睿递去温水。两人还讲起笑话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3名民警联系送餐送水、安抚旅客情绪,把隔离监护工作做得温情细致。晚上11时许,市疾控完成了交接,将17名旅客送往广州市定点医院作进一步医学观察。

直到这个时候,宋晓东才发觉,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自己早焖出一身汗,护目镜也雾气蒙蒙的看不清了。尽管5个多小时的特勤任务里3人忙得顾不上吃晚饭、也没喝一口水,但此刻宋晓东却感到自己特别轻快。

“我还拉着李队照了张相。”宋晓东说,平时不怎么喜欢照相的他,那一刻特别想留张纪念。“就是觉得自己没辜负这个任务。知道他们现在还在观察,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平安,就像我们守护的这座国门一样。”(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