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医护日志1.28】值班滴水不进,下班维C泡面
2020-01-28 15:33 羊城派 原创
这里有广东两位医护人员在汉口医院第一次值班的真切感受

文本整理/羊城派记者 余燕红
素材提供/通讯员 李晓姗 王申昆忆 周晋安


“值完第一个班,我要对武汉同行说辛苦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肖冠华 1.28

昨晚是我在汉口医院上的第一个班,上班时间为晚八点到今晨两点。交完班洗漱完毕,已是凌晨四点半。

搭班的三位队友均来自中大附一,我和该院呼吸科易慧主治医师、重症医学科司向主治医师承担一线值班任务,重症医学科吴健锋主任担任值班二线。

晚上七点一刻我们集合完毕,坐车前往汉口医院。昨天开始,队友们不再需要步行上下班,几位热心市民排班志愿开车接送。他们的善举,是寒冬里的又一股暖流,让人感动。

在队友督导下,反复练习穿脱防护服的肖大夫

接班时,病区住院患者有70人,病重患者不少,做完交班(病人情况,也包括各项医疗流程细节)花了将近一小时。

前一班的队员此时神情疲惫、声音嘶哑,等他们下班离开,已近晚九点。

吴主任带领我们再次回顾患者病情,查对治疗医嘱,随后对病区进行了巡视,对病重患者进行了重点查房。

患者总体情绪比较稳定,态度友好。虽是初次见面,我们与病患的沟通还是很流畅的。

值班期间,我们为多位重症患者上了无创通气治疗,或优化无创呼吸机治疗参数。

护理工作任务同样非常繁重,各项护理操作很多,护士们忙的一刻都不停转。值班期间大家都是滴水不入,也不可能上卫生间。这几天不少队员穿上了成人纸尿裤,我也如此。

吴健锋主任巡视病房后针对相关环节问题做了不少记录,这些都是需要医疗队后续需要不断克服和改进的。

收到南方医院本部热心员工积极协调送来的保暖衣物、鞋子等生活用品

郭亚兵队长昨天接受媒体访问时,已做了详细介绍。目前M95口罩、护目镜等装备仍然最为紧缺。医疗队所在的广州各大医院,已经在向社会各界紧急求援。

疫情爆发以来,汉口医院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抗“疫”大战中,他们早已不堪重负、身心疲惫。病区各项物资的安置、医疗垃圾处理、院感防控优化、包括防护用品清洗消毒,均需我们医疗队负责。

南方医院医疗队员、肾移植科史丽莎主管护师(17年前曾为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抗击非典医疗队员),作为一名“老护理人”,除了参与协调各项护理工作,昨天又担任起整理员、搬运工、消毒员的角色。

她和队员们将杂乱无章的储备物品,分类放置、粘贴标识,做到看得清、拿得快、取用便。由于病人多、垃圾产量大、无人及时处理,她们用大推车5次往返运送医疗垃圾,使病区环境焕然一新。

由于物资短缺、人力不足、护目镜无人及时清理,史护长又承担起消毒、浸泡、清洗护目镜的工作,晾干备用,以便上班人员取用。

医疗队这一位位“后勤保障”人员的无私奉献,保障着我们前线值班人员的信念与决心。

今晨交完班,我回到酒店洗漱完毕,已是凌晨四点半。睡了四个多钟,生物钟让我醒来。

我这会有点累,午饭过后还可以再补个觉。

不过要说辛苦,要说累,在疫情中心持续奋战的武汉医疗同行,他们真的最累、最辛苦!

向每一位武汉战友,致敬!向所有医疗同行,致敬!挺住加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是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广东医疗队支援的汉口医院

“阿姨加油!快点好起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ICU护士长 段孟岐 1.28

看了一下时间,现在是凌晨2点,泡面的香气已然飘散出来,头发还有那么一缕湿热。下了班回到酒店洗了澡,肚子已经撑不住我的睡意,腿也胀得厉害。今天是我在武汉的第一个班。

因为省队接手的病区及病人数量出现了改变,原本早上的班调到了晚上。我要带着我们三院医疗队的4个90后、00的小姑娘们上夜班。心里还是比较忐忑的。怕的不是武汉汉口医院的疫情,是怕这些年轻的姑娘们顶不住,她们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事件,单单是这防护服也是之前在电视里看过,此前无数次的练习,这次是真枪实战了。

晚上7点我到了一楼,已经发现素桦在等了,很快的几位队员都到了。

车子开进医院,我们几人是第一次过来,能够看到零星几个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我们工作的病区在内科楼的2楼,步行楼梯上去,迎面堆放的是各种防护用品的箱子,走到缓冲区,我们开始更换防护服,换好后互相检查,并在胸前、背后写上了医院名称和自己的名字,方便我们进去开展工作时进行辨认。

经过半污染区,我们就到了病房。长长的一条走廊,满耳是呼叫器的铃声。忙碌的工作人员。没有迟疑,马上进入护士站进行交接班。简单询问了患者情况及主要工作,我将今晚当值的人员进行了分配,张杨、晓霞均是ICU护士,她们两位跟附一的一位ICU的老师分管危重病组,素桦与附一另外一位老师分管病情较轻一组。婉秋跟着学习电脑班的工作,我负责药疗班并兼顾两边病区。

大家即可进入工作状态。非常娴熟的开始交接班。我跟着危重组查了几间病房,再跟轻症组查了几间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再回来重病组时,晓霞在与一位老伯谈心,老人家觉得心电监护、吸氧、补液等的绳绳线线严重影响了他的自由,自己动手都给拔了,晓霞在床边耐心讲解,老人家最终乖乖地让姑娘帮忙打了针,吸了氧,带上了血氧监测的指套。我们的姑娘虽然年轻,可是经验老道,一点不用我操心。

“护士,这里打完了。”帮一位阿姨拔针时得知她今年65岁了,住院11天了,她“爹爹”66岁了,也住在这个病区另一间病房。顿时困惑了:“爹爹”怎么才66岁呢?旁边一位大姐说“爹爹”是他们武汉人称呼有点年纪的男性的称呼……好吧,所以我猜应该是阿姨的老公了。告诉她要“加油”,她说:“是呀,要加油加油,快点好。”

段孟岐护长和患者合影

我说我们合个影吧,对着镜头给自己加油,阿姨腼腆地笑了,她说:“这么多天总是躺着,头发都没梳”。帮着阿姨整理了一下,照相时,阿姨自己喊加油地声音远远盖过我艰难地从防护服里发出的声音。阿姨加油!

忙着做工作,时间悄悄流逝。11:10组织各位同事们开始清洁科室环境,整理医疗垃圾,填充物品。等到接班的同事00:00到病房,我们已经准备好交班材料了。两组负责交接的张杨、素桦、晓霞都表现的非常好,思路清晰、细致妥当。

排队等待脱防护服,还碰到了今晚值班的院感督导附一队的刘大钺老师,赶紧请教防护知识,希望下次上班,小姑娘们可以更有经验。接我们下班的护花使者刚好送2点上班的医生们到医院。车上,再跟大家强调,三部曲“一粒维C岗梅加泡面,好好睡觉明天见。”

明天我们要再次一起上下午班,希望你们都能快些入梦,你们还在洗澡,泡面我放在门口了,吃饱睡饱,战斗打得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