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岭南箫笛、通草画!“年味”展览已上线!
2020-01-20 15:25 羊城派综合
传统的节日,一起来传承传统文化!

春节期间,广州有三个免费的文化展@你!

→ 高剑父纪念馆的非遗文创展;

→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岭南箫笛文化展;

→越秀公园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的外销通草画展。

带大家在传统的节日假期里,认识广州传统文化的历史与传承。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非遗文创展】溯本源初④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9日—2月2日

展览地点:高剑父纪念馆

主办方:高剑父纪念馆


为促进广府非遗与省外传统非遗的交流以及更好地配合广府庙会非遗文化活动,高剑父纪念馆连续三年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溯本源初——民间美术展”。

本次展出的产品涵盖中原非遗、西府非遗、津门非遗、江西非遗及本地广府非遗等多个地区的优秀代表文化产品,它们分别来自中原的拓片、朱仙镇木版年画、金包香包、布老虎、淮阳泥泥狗、陈州黑陶;来自陕西西府的凤翔泥塑、马勺脸谱、西府布艺、西府皮影;来自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来自江西的扒花珐琅技艺瓷器产品以及广府的西关打铜、榄雕、南狮文创、粤曲文化产品和香云纱。它们即有着共同的文人传统又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共同灿烂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金瓜香包



耙花工艺茶具与珐琅彩瓷工艺

【萧笛展】

笛声醉月·箫管鸣天——岭南箫笛文化展

展览时间:即日至2月

展览地点:粤剧艺术博物馆


箫笛是我国传统乐器,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就出现了仙鹤骨骼制作的骨笛,进入历史时期以来,历代都非常重视箫笛在礼乐中的作用,宋元以后箫与笛也随着民间曲艺的兴盛而长久不衰。古代吹管类乐器经过长时间的流传、改良、演变与融合,逐渐演化出我们今天见到的形制。从远古到现代,变化的是箫笛的材质与形态,不变的是人类对于美好乐声的向往与追寻。



展厅图片

箫笛在粤剧、粤曲、广东音乐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脍炙人口的《帝女花》便是根据箫曲《妆台秋思》的旋律重新赋词演唱。洞箫在粤剧曲艺的配音中常常营造哀婉忧伤的氛围音乐,横箫则表现昂扬向上、轻快明亮的音乐或粤剧过门。

广州箫笛独具“粤味”,这得益于制作者赋予它们的奥秘。一根竹子是如何在箫笛师傅的手中发生蜕变?奥秘全在箫笛师傅的一片匠心和高超技艺中。郭汝灼、郭大强父子是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的传承人,郭汝灼先生从民国时期的濠畔街到建国后的岭南管乐厂,数十载亲力亲为,刻苦钻研箫笛制作技术,创新研发出加键箫、木箫;郭大强先生从艺三十余年,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郭大强先生及其手工制作的毛竹南箫



郭汝灼先生及其手工制作的加键笛

本次展览依托郭氏父子提供的50余件作品,从箫笛的历史发展、形制特色、与粤剧曲艺的关系、演奏家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辅以其他相关展品,多元讲述箫笛文化故事。

除了观赏精美的箫笛作品外,您还可以欣赏箫笛演奏的精彩视频,更有著名广东音乐家何浪萍先生的珍贵演奏影像资料首次展出。

何建青书法扇面“浪迹萍踪”,赠给何浪萍先生赏玩

【图片展】

羊城旧俗——广州博物馆藏外销通草画中的广府民俗节庆

展览时间:2020年1月18日-5月10日

主办方:广州市越秀公园、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共同主办

展览地点:越秀公园广州城市公园展览馆二楼

广州博物馆以“羊城旧俗——广州博物馆藏外销通草画中的广府民俗节庆”图片展参与四馆联展中“国之生活”部分的展出。

展览甄选广州博物馆藏有关广府旧时民俗节庆的通草画照20余张,辅以未能展出的其他画作图片和中外文献记载,为观众呈现100多年前那充满南国水乡浪漫情调和浓郁人情味的羊城旧俗。

通草画中再现的广府节日习俗,生动形象,内涵丰富,保存了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历久弥新。

展览的一大亮点是,主办方配合100多年前反映广府民俗节庆的通草画照,选送合作单位越秀区少年宫提供的当代越秀区青少年儿童所绘“广府节庆民俗”主题的优秀通草画作品12幅。籍此,让大家看到起源于清代广州的独特画种——外销通草画,在当代重新焕发的勃勃生机,以及广州少年儿童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百年通草画技艺的历史追寻与延续传承的努力。

广州青少年所绘通草画(越秀区少年宫提供)

来源 |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博物馆、越秀文体旅游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