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马伯庸:不听“老人言”,大胆做自己
2020-01-12 15:16 羊城派 原创
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马伯庸

文/羊城派记者 符畅
图/羊城派记者 梁喻

1月12日,“新青年 新媒体”2020新媒体行业南方峰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央车站举行。在上午的圆桌论坛环节,著名作家马伯庸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文学创作、作品影视化等话题的看法。

著名作家马伯庸

马伯庸透露,今年4月,他将有一本新书出版。这本书讲的是古代故事,主要围绕“京杭大运河”这一题材。此外,今年夏天,根据马伯庸作品《古董局中局》改编的电影也将上映,该剧由雷佳音、李现等演员主演。马伯庸坦言,这也是他的作品首次被改编为电影,对此他非常期待。

马伯庸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马伯庸所著《长安十二时辰》引发公众对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关注,在接受羊城派记者专访时,马伯庸表示,今后会考虑写广州题材。(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马伯庸(中间)在圆桌对话

圆桌论坛结束后,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了马伯庸,以下是问答实录↓↓↓

这个时代存在种种可能,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羊城派记者:您是一名作家,作品具有鲜明个性,曾获国内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银河奖和人民文学奖散文奖;您同时又是坐拥680万微博粉丝的“网红”,深受大家欢迎。请问这两种角色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您又是如何切换自如的?

马伯庸:我觉得不管什么身份都是一种状态,在写东西的时候就是作家,在网上就是普通人,和粉丝有交流。这两种身份并不抵触、并不矛盾。这个时代有社交媒体,每个人发声平台是平等的。

其实每个人处于完全不同状态,当在社交媒体上发言、分享自己生活的时候,在那段时间就会变成“网红”;而有一些内容想发公众号、想写文章的时候,就自动切换为作家状态。

这个时代允许我们在种种可能,不要给自己下定义,也别给自己贴标签。

羊城派记者:此次峰会的主题是“5G时代新媒体发展发展机遇与挑战”,您认为自己是“新媒体人”吗?

马伯庸: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新媒体人,包括发朋友圈,都是新媒体的一种方式。这个时代和其他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每个人都能发声,而且没有门槛。以前发声要登报纸、上电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每个人都有发声渠道,平等之下,大家对新媒体的理解,包括传播方式,都会有很大不同,时代在进步,也是一件好事。

我的粉丝都不是“粉丝”,是“损友”

羊城派记者:有人认为,易烊千玺的流量加持,也是《长安十二时辰》取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对此您怎么看?

马伯庸:我觉得很好,我观察到一个细节,很多人关注易烊千玺演的怎么样,后来开始讨论的就是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这个角色,说明这个角色已经被人接受了,大家提到李必就会想到易烊千玺。

我有一次在大连参加活动,有个小女孩对我说,我是易烊千玺的粉丝,不是马老师您的粉丝,很抱歉,我是因为他看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我对她说,这个我并不介意,因为喜欢一个偶像很正常,但要想清楚喜欢这个偶像的目的是什么,是单纯为了打发时间,还是因为偶像给你带来新的生活体验,让你看到新世界,引导你接触一些更好的东西,那我觉得你“粉”这个偶像就不虚此行。

羊城派记者:您如何看待您自己的粉丝?

马伯庸:我是吸不了粉的,我的粉丝都不是“粉丝”,都属于“损友”。他们喜欢起哄,而且很严厉,如果你一旦没有进步,或者低于期望,他们会毫不留情的批评你。所以有这些粉丝压力很大,也督促我不停学习、不停进步,否则就会被粉丝超过去了。

羊城派记者:接下来,您最期待哪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马伯庸:目前来看,《古董局中局》是我最期待的一部。因为这是第一部电影作品,之前都是电视剧。主演雷佳音、李现、辛芷蕾、葛优,这个阵容也让我感到很惊喜。

曾做“广州人”,会考虑写广州题材

羊城派记者:此次活动在广州举办,您对广州这座城市有怎样的印象?

马伯庸:我和广州有很深的渊源。当年新白云机场候机楼的总指挥长就是我父亲。从高中到大学这一时期,我还是花都户口。可以说,我在广州待过很长时间,当过一段时间广州人。

我挺喜欢来广州的,现在也经常来广州签售,在广州签售,气氛特别好,读者们都是真的喜欢看书的人。

我还在考察广州当地的一些民俗,近几年来的最多的是南越王宫博物馆。同时,我和越秀区文化局也有达成合作,可能明年我会参与一部关于南越王的电视剧,提供想法和创意。

广州能挖掘的内容很多,我更注重文化这块。上次来寺贝通津,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我就挖掘了背后的故事。发现这个“寺”指的是东山寺,一个教堂,有一条小路通到珠江,因此得名,这个名字特别美。去的那天挺晚,然后在附近朋友家吃了潮汕海鲜粥(笑)。

广州可以挖掘的内容特别多。(记者:未来是否会写一本和广州有关的小说?)慢慢看吧,我一直在看、在学,希望以后积攒到差不多的时候能有机会写一写广州的题材。

给青年建议:
不听“老年言”,要大胆做自己的事

羊城派记者:您会给现在的青年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马伯庸:给青年的建议就是“不要听老年人的话”。我就是“老年人”。以前我特别喜欢吐槽90后写火星文,00后不靠谱,现在的孩子有阅读障碍,不爱看书,整天爱看视频。但反思下来,我们的父辈对我们说过同样的话。

80年代的父辈说我们是小皇帝、独生子女,没有吃过苦、挨过饿,没有接受过社会的捶打,整天看漫画、武侠小说,不务正业,最后其实我们也还行,也能为社会做出点贡献……其实每一代人都“看不上”下一代人,但实际上人类还是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所以千万不要被上一代人的批评和偏见束缚,尽量大胆去做自己的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