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在石板上的“荆轲刺秦王”你见过吗?来南越王宫看画像石拓片展
2020-01-10 23:58 羊城派 原创
该展共展出山东汉代著名画像石拓片精品合计26件,辅以图片70幅,系统介绍山东汉代画像石的精髓。

文/图 羊城派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梁艳萍

1月10日至4月8日,南越王宫博物馆新展“画为心声——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在该馆曲流石渠遗址主楼二楼临展厅展出。

南越王宫博物馆曲流石渠遗址主楼二楼临展厅

该展共展出山东汉代著名画像石拓片精品合计26件,辅以图片70幅,系统介绍山东汉代画像石的精髓。

观众在欣赏拓片

画像石是中国古代以绘画为基础,雕刻于石质建筑物上的装饰,主要流行于距今二千年左右的汉代。其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每个方面,是研究汉代制度与社会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和“石上史诗”。

据介绍,山东自古以来就是“通鱼盐之利、而人物辐辏”的富庶之地,也是孔孟儒家学说的发源地,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山东汉画像石在发现数量、画像内容、雕刻技法、艺术价值上在全国独占鳌头,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其中,嘉祥武氏祠、长清孝堂山石祠早已蜚声海内外。

观众在欣赏拓片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又发掘了沂南北寨、安丘董家庄、临沂吴白庄等大型画像石墓,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展览分别从汉代画像石分布分期及雕刻技法、汉代画像石建筑形式及分类、汉风遗韵——画像石题材内容的意义等三个方面,系统介绍山东汉代画像石的重要地位和主要特点,重点阐释其题材内容的意义。

其中既包含脍炙人口的传统孝道故事,也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等典故,鲜活地展现出汉代人的生活场景与教化伦理。观众不仅可看到汉代人崇尚名节、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还可以欣赏到汉代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重点展品赏析

一、武氏左石室后壁小龛西侧石“荆轲刺秦王”等

该拓片一层为“管仲射小白”,二层为“荆轲刺秦王”,三层为“伏羲、女娲”。“荆轲刺秦王”是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该画面二层刻划了荆轲刺秦王的一瞬。汉代艺术家将拼死搏斗、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一瞬抓拍入画,雕刻于青石上,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剑戟铿锵声。荆轲的勇武、秦王的惊慌、周围人的儒弱,情态逼真,跃然石上。无论是体现的历史内容,还是构图、技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堪称汉代画像艺术的杰作。

二、沂南北寨村墓门楣“水陆攻战”

画面中央是一座很大的拱形木桥,桥下有两根桥柱,桥两侧各立一根华表,轺车正从桥右侧上桥,轺车前后各有两名骑吏,众多汉军步卒正从桥上向左方的胡人阵地冲击。桥的左侧是连绵的山峦,手持弓箭的胡人骑兵和步卒从山峦中源源而出,冲在最前面的胡人步卒与汉军步卒在桥边展开激烈搏杀。汉代四百余年间,与匈奴的关系一直是国家的重大事件。“水陆攻战”图反映了这段真实的历史。

三、沂南北寨村中室东壁门楣“飞剑跳丸”等

汉代是个豪放而善乐舞的时代,上自帝王,下至豪绅百姓,常以歌舞抒发感情,由此促进了汉代舞乐艺术的发展。“百戏”是盛行于两汉时代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歌舞、杂技、幻术为一体,深受欢迎。汉画像艺术中常见的舞蹈有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杂技与幻术项目主要有倒立、飞剑跳丸、冲狭、弄壶、吐火等。

四、武梁祠西壁

图像第二层刻的是从伏羲、女娲到夏桀11位帝王,单独占一层,好似一幅图像的上古通史。十幅古代帝王图中从伏羲到大禹的九位人物都是圣贤之君,只有夏桀一人是暴君。这些图像内容的选择和配置,鲜明地反映了儒家尚古主义的历史观,同时也表达了儒家的强烈政治愿望,即希望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以古代的圣贤之君为榜样,以夏桀残暴亡国为借鉴,实行儒家的仁政,达到天下大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