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许能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针灸治疗中风,自己给自己造模、扎上万针
2020-01-10 16:17 羊城派 原创
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15年来的首个国家科技二等奖。

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肖建喜
图/羊城派记者 汤铭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获奖证书(受访者提供)

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位步履稍显蹒跚的获奖者用颤抖的双手接过奖励证书。他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教授许能贵。他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可使缺血性中风的残障率从国际平均40%降低到17.9%。

与针灸打交道30余年,研究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也有快30年。4年前的元旦,他意外中风,就是靠着自己的研究,承受了成千上万针针刺之痛,从被断言“这辈子再也站不起来”,到能亲自站上领奖台、捧回这份见证他数十年心血的证书。“太难了!”在领奖台上,许能贵眼中噙着泪花。

据了解,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15年来的首个国家科技二等奖,也是建校以来的首个针灸方向的国家科技二等奖。

“一根针”研究了30余年

将中风残障率降低一半多

1月10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教授许能贵领衔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摄

1983年,许能贵被调剂到安徽中医学院针灸专业就读。针灸专业当年是全国首次招生,在这之前,他对中医几乎一无所知。“那时候想,这辈子,只能和‘一根针一把草’过了。”他笑道。

一次实践课上,他看到,老师用几根小小的银针就解除了病人的痛苦。慢慢地,他爱上了针灸。1988年毕业后,他继续攻读了针灸专业的研究生。1991年硕士毕业后,许能贵留在了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实习的时候,他跟老师上临床发现,那时的针灸病房里八九成都是中风病人。怎么给病人提高生活质量?老师提出用督脉针灸,确实临床改善比较好。因此,许能贵便选择了缺血性中风作为研究方向,直至来到广东后也未曾间断。

中风是中医的病名,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分别对应现代医学说的脑梗塞和脑出血。其中,缺血性中风占绝大部分。许能贵告诉记者,中风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都较高,中风病人如治疗不及时,往往会带来运动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等问题,老年痴呆、抑郁症等疾病或随之产生,因此成为我国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中风之后,第一时间当然是抢救生命。超过黄金治疗时间未能及时溶栓、取栓的病人,就算抢回了一条命,未来也可能留下偏瘫等后遗症。怎么帮这些病人恢复生活质量?这是许能贵的主要研究课题。

《黄帝内经》有句名言,叫“治痿独取阳明”。许能贵告诉记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治疗痿症中风病人,多用阳明经穴。“现代操作中,我们发现古人思维有局限,我们要打破这个局限。”许能贵说,“我们发现,循行于人体后背正中线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通脑,针刺可改善缺血性中风脑组织血供,针刺督脉上的百会、大椎穴疗效尤为显著。”许能贵说,“用武侠小说里面的话来说就是‘打通任督二脉’。”

为此,他创新提出“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创建了以“通督调神针刺法”为主体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分期治疗方案。

中风发病分急性期(发病两周以内)、恢复期(发病两周至6个月内)、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后),针对不同时期的病人如何治疗?经过反复研究和临床摸索,许能贵团队发现,针刺介入越早越好,尤其在急性期、恢复期内,对病人进行针刺治疗,效果最好。

经国内外多中心、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该方案可使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残障率由国际上的平均40%降低到17.9%。

用现代科学阐释中医临床

发现针刺可恢复大脑受损功能

许能贵教授指导学生

他一直记得老师的叮嘱:“一个科学家不能乱干,坚持一个方向,未来肯定有收获。”

对许能贵来说,临床治疗并不难。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临床治疗背后的科学原理?对于传统中医来说,是一大难题。

为什么针刺对治疗中风有这么好的疗效?其现代科学机制到底是什么?这些年来,在临床实践的同时,许能贵团队还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室论证。

团队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针刺对神经元保护和脑可塑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简单来说,中风后因脑补供氧不足会导致部分神经元坏死,因此损伤人体的部分机能,导致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坏死的神经元不可再生,但研究发现,通过针刺,可以刺激受损部位周边甚至远在性部位的神经元功能强化,对受损功能进行代偿,从而帮助病人恢复受损功能。

发现这个奥秘不容易。许能贵告诉记者,根据现代病理生理学研究,脑细胞主要包括有两种,一种是神经元,一种是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对氧气高度依赖,没有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就会缺氧,导致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异常性升高,即钙超载,神经元很快就会坏死。

他提出,在中风的急性期,要着重解决一个问题:阻止神经元坏死。他率先研究证实,研究发现,电针百会、大椎穴,可以阻止缺血损伤部位细胞外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动,抑制钙超载,从而调节神经元的钙稳态,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

针对后遗症期中风患者,如何恢复已经受损的功能?许能贵告诉记者,要让坏死的神经元“重生”,是不可能的。随着现代生命科学、脑科学技术的发展,团队研究发现,坏死不可逆,但其功能可以实现代偿性恢复。

“大脑功能非常复杂,我们发现,针刺还可以有效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重组功能。即负责这部分功能的神经元死了,可以被另一部分神经元替代。”许能贵说。

这些机制的发现,走过了漫长的2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在做。但当时国内科技不是很发达,单为了一个钙离子测量技术,我们就跑了很多地方。为了模拟人脑造模,我们都做了很多实验。”许能贵说。如今,他领衔创建的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全国硬件条件最好的重点实验室之一,是国内首个可开展灵长类动物急性麻醉状态和慢性清醒状态的针灸电生理研究技术平台。

他曾自己给自己造模

让太太为自己扎针

许能贵教授

近30年研究的心血。许能贵怎么也没想到,竟有一天提前在自己身上验证了。

2014年12月31号晚上11点多,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独自在家的许能贵突然感到自己左侧身体不受控制。他努力地想从床上起来,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他马上意识到,自己中风了。

当时,他的太太和女儿都远在澳洲。他想喊,已经出不了声,伸手去拿手机,也动弹不得。零点一过,窗外的烟花声热闹,手机不断受到祝福短信提醒,还有几个电话打进来……这一切都在他眼中,但也只能看着。“我当时想着,恐怕见不到新年的太阳了。”

打了数个电话都未接听,凭着多年夫妻的默契,太太意识到可能出事了,马上请人到家中查看,才将许能贵送进医院。

“我自己搞中风研究的,自己却中风了。”许能贵苦笑道。他没有高血压,没有高血脂,没有高血糖,却突发中风,这事多少有些戏剧化。

因为错过了6小时的黄金抢救期,许能贵已经无法溶栓,大面积脑梗。会诊的专家都说,老许这次情况不乐观,可能一辈子要坐在轮椅上了。

2015年的元旦,许能贵躺在了医院里。他是个不服输的人,暗自下决心:“我不能就此躺下,我一定要站起来!我还要有所作为!”

那时起,他就做了一个决定:自己给自己针刺治疗。“从老鼠到猴子,我做了那么多实验,没想到,最后自己给自己造了个模,自己给自己扎针治疗。”许能贵说。

自己给自己扎针,学生给自己扎针,许能贵的太太是针灸教授,也给他扎针……就这样,2015年5月1日,仅仅4个月后,许能贵就站了起来,直接从医院启程前往北京,参加该项目的专家论证会。

学生们给他算过,他这个状态要恢复功能,每天从头到脚要扎几十针,在他身上,至少扎过成千。这个过程,常人难以忍受。

出院后,许能贵没有间断针刺治疗,同时也加强功能康复。每天,他都要坚持绕着大学城的中心湖走一圈。“幸好我是搞针灸的,才能恢复到现在这个样子。你们没看出来吧?我自己就是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最有力的一个证据!”他笑道。

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医人,未来,他还要做一件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中医药的技术和理论更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能造福于人类健康。“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办法,将中风的致残率再降低,然后形成我们自己的标准,并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全球推广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