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陈亮
图/受访者提供
鞠月斌,是一名集话剧(影视)演员、编导、主持、配音多重身份的80后“斜杠青年”。他以青年人的信念与执着,创作、表演了多部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立体的舞台艺术形象,并带领广东省话剧院不断耕耘、突破创新。
为了贴近角色,他天天失眠,运动节食两个月减重52斤
在不少粉丝眼中,身材魁岸、容仪俊伟的鞠月斌是男神般的存在。殊不知,这位男神的修炼过程异常艰苦。谈起演艺生涯,他对几部作品记忆犹新,其一是2006年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这是他工作后参演的第一部大型话剧。
他饰演冼星海B组,因为缺乏担任主演的经验,加上前辈娴熟投入的表演给他的无形压力,他无比紧张焦虑,从每天能一觉睡到下午变成了一周完全失眠。为了更好地揣摩冼星海,他白天排练,晚上翻看剧本台词和排练记录,即便躺下了也在不停琢磨、回想。
“幸好前辈老师不断给我鼓励、为我‘兜着’,帮助我圆满完成演出。由此,我也体会到舞台对于演员的真实意义——那是无上的敬畏之心。”他回顾说。
2009年,他创排表演了大型原创话剧《与妻书》。在接到林觉民的角色任务后,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内心靠近这个年仅24岁的生命,“难死之日,犹生之年”的坚定信念和“意映卿卿如晤”的革命浪漫主义感染着他,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创作冲动。
“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我的体重是208斤,与人物外型条件严重不符。在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中,我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成功减掉52斤。”他笑着透露自己为角色“瘦身”的经历。
他走遍广东乃至全国,变换的是舞台,不变的是他为群众带来优质文化服务的坚定初心和职责使命。在他看来,职业演员要更自律,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好“自身”这一创作武器。
从演员到管理者,他成为剧院粘合剂、助燃剂和润滑剂
经过数年历练,鞠月斌在艺术实践上走向成熟,也开始在剧院管理上贡献力量。
2016年他担纲制作了大型原创话剧《韩文公》,这是他第一部以制作人的身份参加的作品。从演员到制作人的角色转换,他坦言“还没做好准备就上阵了”,小到餐饮、出行,大到编导、舞美都需要他参与其中、协调推进。“转型实属不易,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他告诉记者。
在此过程中,他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要求别人做的先自己带头做好。“我像摸透角色那样去认真了解每一位演员的性格和内心需求,唯有充分尊重、诚恳沟通,再通过用心的剧目排演,才能增强我们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渐渐地,他在大家心目中,成为了剧院不可或缺的粘合剂、助燃剂和润滑剂。
“人才是关键,科学经营是保障,战略思维是动能,艺术品质是生命。”他对于剧院经营管理不懈探索,他认为,艺术创作有滞后性,一个作品从谋划到成功演出,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几年,所以要有持续的热忱、敏锐的触觉和系统的市场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要把剧院艺术生产和战略谋划放到社会、观众与市场需求中,准确融合入位。
尽管转型成为管理者,他却从未离开舞台,受访时他正创作排演讲述黄旭华院士事迹的话剧《深海》。创排过程总给他新鲜感,舞台艺术的魅力也使他无限着迷。当问及最满意的代表作时,他笑言:“永远都是下一部。”
【人物简介】
鞠月斌,广东省话剧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会员。先后荣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二等奖、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表演新秀奖、广东省演出业协会“演出榜”优秀个人奖等多项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获得者。
【经典语录】
每一次投入的艺术创作,都被人物闪光的精神洗涤;
每一场聚力的团队战斗,都为呈现无憾的精品力作;
每一项破解的困境难题,都有信仰指引的自信担当;
每一步扎实的前行脚印,都将深植美好的时代热土。
为人民创作,为时代高歌,筑牢核心价值,坚守文化阵地。使命在肩,舞台于心,路在脚下。为你开启另一个世界,我准备好了!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