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女护士救人应富于善意与包容
2020-01-08 18:16 羊城晚报 原创
急救专业技能的普及和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科学和理性的声音来引领,也需要社会对此类问题予以包容

文/木须虫

一则“男孩心脏骤停、过路护士抢救成功”的视频在网络中获无数人点赞,据了解,事情发生在云南昆明,一男孩在路上突然倒地,没有呼吸心脏骤停,护士杨昆娥此时正好路过,立即跪地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经过近2分钟的按压后男孩终于恢复心跳。

随后,男孩被送医,经治疗已无大碍,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有同行质疑杨昆娥的施救方法并不专业,话题还上了热搜。(1月7日中新社)

1月6日,杨昆娥在照料患者。新华社记者 字强 摄

女护士抢救男孩的视频,得到网友点赞的同时,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主要针对其救人方法是否专业。

的确,救人不只需要勇气与热心,更需要技术与能力,如此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使善行与善果相得益彰。这也凸显出救急技能的重要性。

从相关质疑来看,主要集中在女护士检查男孩呼吸和心肺复苏运用是否恰当。理性来看,孰是孰非很难判断,但基于施救者的善意而言这种质疑未免有点残忍。

急救虽有专业性,但每个人之于技术的理解各有差异,运用过程中应急判断也有不同,不可能整齐划一,形成类似于机械的精准操作。

反观女护士救人,手法或许存在争议,但就后果而言,一是救了人,二是并未对被救男孩造成伤害。

从道义来讲,无论谁救人都应当鼓励和包容,并且相关的法律也赋予了施救者一定过错的责任豁免权,以包容急救条件、技能限制对救人误伤的偏差,护士救人亦应如此。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护士救人不能质疑。质疑应当立足于善意,既呵护救人的积极性,也要注意分寸,针对急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开展讨论,就事论事,推动急救常识与技能的普及,对专业人士参与急救需要注意的事项作出提醒,而非简单当“专业的裁判”。

若只是流于情绪的宣泄,那么这种质疑无异于另类洁癖和网络暴力。

事实上,急救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说得很专业未必会做得很专业,况且,即便都是医护从业人员,非急救从业人员与急救专业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需要正视。

急救专业技能的普及和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更多科学和理性的声音来引领,也需要社会对此类问题予以包容。

同时,个案中所潜含的急救操作标准业内或存差异,也需要从专业方面加以完善,使之更科学规范,更好地发挥技术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李志文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