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际教育盘点丨国际学校加紧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2020-01-08 21:12 羊城派 原创
广东省有国际学校数量188所,位居全国第一。

文、图/羊城派记者 谭铮

国际学校师生互动

近日,国际教育业内又传来好消息。A-Level第一的英国布莱顿公学与泰禾集团旗下泰禾教育签订中国区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10年内,泰禾教育将与布莱顿公学合作,在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建立四所国际学校。同时,在接下来的40年里,双方还将共同研发并提供以中国文化、IGCSE和A-Level课程为基础的本土化国际学术课程,打造一套具有前瞻性、适合本地学生未来发展的培养模式。

同一时间,10个国际学校项目在中国陆续启动。所有的动态数据都显示,国际教育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国际学校在中国多个城市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的优势和政策资源,吸引了大批国际学校进驻。原本在广东发展多年的国际班(部),也逐渐往办学校的方向转变。

国际学校大规模进驻粤港澳大湾区

英国哈罗公学在珠海举行哈罗礼德教育分享会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调整和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教育消费在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市场发展态势良好。国际学校市场作为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对国际学校认知度的提高,市场份额及投资吸引力逐渐增大。

从政策来看,2019年11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通知,宣布从2019年12月1日起,鼓励在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和终止审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广东,早在2014年,就获批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蛇口以及珠海横琴新区三个片区。改革试点这一消息公布后,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广东,得益于2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在国际教育的推进中,有了更明确的政策指向。《规划纲要》在第八章“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部分中,专门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对于国际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指出,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意味着,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引进世界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方面,得到更多支持。

在自贸区优化审批服务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政策的双重利好之下,粤港澳地区的国际教育发展将迎来了多个国际学校项目。

从近十年国际学校发展情况来看,国际学校数量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567所,增至2019年的1168所,其中,广东省国际学校数量188所,位居全国第一。各种政策利好和历史积淀,为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际教育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从国际班到国际学校,规模化趋势明显

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科学城校区举行升级改造项目动工

广东地区的民办教育、国际教育有着很深的历史沉淀。改革开放为它奠定了外向型经济的基础,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人才汇集。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孕育出广东国际教育的土壤。1988年,深圳蛇口国际学校成立,是深圳成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近年来,随着广州、深圳等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批的国际人才前往广东发展。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在此基础上,催生了对国际教育有所需求的中产家庭。

仅从接受国际教育的中国籍学生来看,国际教育的授课模式从早年间的国际班、国际学部向着国际学校、国际教育集团的方向发展。

根据观察,早年间,广东的国际教育,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高中的附属国际班,如大家熟悉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国际课程中心,其后升级为华附国际部。与其类似的,还有执信中学、广东实验中学的国际班。以“学校”形态出现的国际教育机构,基本集中在美国人学校、英国人学校等只招收外籍护照的学生。

2015年,民办的国际学部开始谋划从学部向学校的方向转变。原华南师大国际预科中心(ULC)进行战略调整,把其华师校区与南海校区合并统一搬至南沙英东校园,与英东美式中学(NCPA)共享校园,形成华南地区独一无二的英美国际课程并行的国际化校园。

此外,花都的耀华国际学校,、南沙亚加达国际预科、华南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和中大黄埔集团的中大黄埔实验学校IB小学等纷纷出现。

近两年,国际大型的教育集团更是纷纷布局粤港澳大湾区。在佛山和广州开设双语学校的诺德安达,驻扎在黄埔的贝赛思,进入南沙的美国林肯中学、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学校、英国威尔森学校、英国国王学校以及即将在珠海横琴和深圳前海开设的哈罗公学,知名品牌学校纷纷“打卡”粤港澳大湾区。

独立品牌、独立学校,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国际教育进驻,首要问题是课程融合

国际学校开学热身

2019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四大湾区影响力报告(2018):纽约·旧金山·东京·粤港澳》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影响力指数排名第三,经济影响力位列四大湾区之首,创新影响力排名第二。指数数据表明,创新基础指标和创新能力指标也表现乏力,都排在了四大湾区的末尾。

在全球化与智能化的时代,未来更倾向于招揽创造力、想象力及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陈泽芳在此前举行的RAISE2019第二届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提到了国际教育进入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着课程融合的问题。她指出,国家课程当中有许多优秀的内容是需要保留的。她说:“我们只是需要改变以前简单的、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过程,以及一刀切的评价体系。除了课程上的融合,无论是什么样的品牌进到广东地区,都还要注意广东的城市文化。”

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峰结合华美在国际化教学的探索,分享其办学经验时表示,华美经历了1993年的“搬运时代”,即把加拿大的课程、老师搬进来;然后是2003年后的“融合时代”,学校做中加课程融合;到2015年,明确做的是融创的3.0时代。他说:“国际化学校培养人的价值观,都是拥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胜任力这样一个方向。同时,要有机地吸纳了西方的有效元素,学校的发展标准和方向已经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学校承载着东西方的教育传统、文化取向方面的兼容。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各地的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千秋,组成了一个东西方教育发展的融合之地。国际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整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会为探索中国教育发展的出路,提供不一样的参考答案。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