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9 展望2020】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0-01-07 16:12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一笔笔民生领域投入不打折扣地兑现,让全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深化民生事项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盘点2019年的“民生账本”——截至2019年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达1279万人,提前且超额完成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6.5万;又有97个药品谈判成功并确定了支付标准,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一笔笔民生领域投入不打折扣地兑现,让全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最大的民生”稳如磐石

就业是民生之本。2019年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控制在5.5%左右的目标范围内。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得益于我国把稳就业列为“六稳”工作之首。中央反复强调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系列实招、硬招为稳就业提供强力支撑。

党中央把新增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作为稳就业的重点人群。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2019年,我国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聚焦于就业重点群体的职业能力提升,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5000万人次,其中2019年完成1500万人次以上的培训任务。根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9年12月10日,全国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24万人次,宁夏、贵州等21个省份率先完成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年全年培训指标任务。

在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普惠性社保降费,使各类企业“轻装上阵”,更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社保降费共为企业减免2725亿元,预计全年超过3800亿元。一笔笔省下的社保费,被企业用于投入研发、引进人才、开展培训等,有效助力稳就业。

而随着新产业蓬勃发展,催生了无人机驾驶员、数字化管理师、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农业经理人等新职业,扩展了就业新空间。

来自安徽省砀山县官庄坝镇的范占峰,多年来一直从事金针菇、袖珍菇种植等食用菌产业。凭借熟练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畅通的销售渠道,范占峰正式成为一名农业经理人,这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今,范占峰所带领的砀山县蕈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等,不仅促进农户持续增收,也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2017年以来,合作社已为村级提供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村级扶贫事业。

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创新创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让稳就业基础扎实、进展顺利。

切实解决民生痛点

看病、上学,是千千万万家庭最关心的两件事。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年初就定下了硬指标:“2019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财政在过紧日子,每一分投入都得花在刀刃上,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忧心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是2019年的一场“攻坚战”。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世纪城社区的世纪阳光幼儿园是一所小区的配套园,也是一所民办园。转为普惠园后,由于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幼儿园每月保教费从3800元降到了750元,与同级别的公办园收费标准统一。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2019年以来,在全面完成摸排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等7部门进一步加大治理整改工作力度,并将治理工作成效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有1.14万所,占应治理总数的57%。配合“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第三期”的实施,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显著缓解。

在医疗领域,国家医保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合计已达13.5亿人。同时,备受关注的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8月底,累计结算人次318万,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21824家,国家平台备案人数468万。

过去的一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家门口就有学校能让孩子就读,而且办学质量在提升;医院虽然人还是多,但网上挂号方便多了,看病等的时间变短了,许多常用的药品降价了。一个个民生痛点,正在稳步得到解决。

养老与托育服务业蓬勃发展

民生保障并非单纯花钱,而是“生产性投入”,投下去的每一分钱都能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养老与托育服务”等四个行业新增为“鼓励类”行业。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既能照顾老年人,又是创新创业的大市场。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优化,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均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17.33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有2.99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4万多个,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有735.3万张。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动了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全国民办养老机构占比已超过50%。”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说。

老有所养,还要幼有所育。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我国提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2019年,我国相继出台利好政策: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5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养老、托幼、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加大税费优惠政策支持。

政策的扶持,让托育行业井喷式发展。以上海市为例,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可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有663家,其中举办托班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共有450所,托儿所35个,各区办早教中心11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167家;目前,各类托育机构共提供托额2.81万个,约可满足47%有入托需求的适龄婴幼儿家庭。国家卫生健康委还表示,托育的规划制定特别要考虑到普通工薪阶层的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让他们用得上、用得起;支持多元发展,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往下延伸,开设托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经济也获得了行稳致远的厚重底气与强大动力。(佘颖 韩秉志)

来源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