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活动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9年10月、11月、12月月度人物,其中,广东省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桂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廖新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管忠震获评“中国好医生”。
从医从教70年的肿瘤化疗医生管忠震、坚持十余年下乡义诊的心血管医生廖新学、伶仃洋边守护健康的海岛医生王桂湘等现场讲述了自己践行崇高医德、服务百姓健康的故事,并与网友交流互动。广东卫生在线马上与你分享。
01
作为珠海桂山岛唯一一所医院——桂山镇中心卫生院,王桂湘在这里扎根了32年,11680天,280320个小时,现已年近花甲。从没水没电的“荒岛”到人货同船出行的交通状况,从忍受孤独到长期离家,从简陋的医疗环境到医护团队紧缺,在艰苦的环境下,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离开,而是稳稳地“扎”在这里,守护着岛民的健康。
他本来驻守5年海岛就能回到市区工作,却主动申请留下,用时间表达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他一直相信,尽一名党员的职责和做好海岛医生是一致的,把病人的病看好就是他的初心。
▲王桂湘现场接受访谈
他每天散步的范围从不超出卫生院1公里,就怕手机一响,又有患者要来。甚至凭借这份朴实、长久的坚持,感染了几位年轻医生同他一起坚守。他被岛民评价为“白开水”,平日里寡淡无味,口渴的时候如饮甘泉。2019年8月22日,新华社以《伶仃洋边“守门人”-记坚守海岛32年的党员医生王桂湘》对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医生王桂湘的优秀事迹进行了报道。
除了积极服务于海岛居民外,他更努力推广国家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如为了加快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海岛上常常有一群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总是下乡穿梭于一个个家庭工作的人们——他们就是来自于珠海市人民医院海岛分院(桂山)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家庭医生制度推广初期,他毅然率先担任起家庭医生工作。刚开始推广该项工作非常的困难,但他用一颗真诚的心打动每一位患者和居民,每次下乡入户,都会细心和居民讲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政策,签约家庭医生的好处,并现场为每一位居民提供简单体检,指导用药,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家庭医生的真诚服务,深切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
02
坚持16年下乡义诊
1990年6月,廖新学在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留院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
在临床一线29年,廖新学秉承“技在于高更在于德”“术在于巧更在于仁”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全身心投入到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他从不拒绝患者的问诊请求,每次门诊号都增加到少则100个,多则120个,年均门诊量达1万至1.5万人次。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他不得不在个人办公室外另设两排导诊椅。多年来,他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优的方案,追求患者“零死亡”,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重获新生,获得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因常为感染患者选用有效而便宜的青霉素,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他被患者称为“青霉素医生”。
▲廖新学现场接受访谈
“义诊医生”是廖新学的另一张独特名片。他曾担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13批国家医疗队队长赴江西赣州开展帮扶。他自发坚持16年每年组织中山医系统100多名医护人员到梅州五华县大型义诊1次,多年来每月1次组团式帮扶兴宁市鸿惠医院、每月1次到五华县龙村镇卫生院义诊,把省城大医院的医学专家带到患者家门口,累计接诊患者近8000人,为当地患者减轻经济负担超过1000万元,同时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帮助龙村镇卫生院成功升格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
▲廖新学坚持下乡义诊
在学术方面,廖新学也是硕果累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编写专业著作十多本,把所学所知写下,供同行、后辈参考学习。他先后参与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基金13项。
廖新学多次获省级、校级及院级荣誉,2012年评为中山一院“医德标兵”,2015年6月获得中山一院“最美党员医生”,2014年、2016年、2017年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评为“广东好医生”。所在党支部评为2018年中山大学优秀党支部。
03
管忠震1949年进入岭南大学医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内科医生。
▲管忠震现场接受访谈
20世纪70年代,通过临床试验,他发现了三尖杉类植物生物碱中酯类生物碱为主要有效成分,在国内首先报告阿霉素的临床应用经验,率先进行顺铂及长春花碱的临床研究。
20世纪80年代,管忠震以优异成绩获得了WHO的首批资助赴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进修学习。归国后,他充分利用广东对外交往的便利,加强了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学者的联系与交流。
1992年,他开始担任卫生部及SDA抗癌药物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他主笔起草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成为指导国内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第一个蓝本。1995年,他被美国人物传记中心授予“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1999年他接任中国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9年获得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
何杰金氏病,又被称为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独特的淋巴系统恶性疾病,开始常发生于一组淋巴结,然后扩散到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组织,是发生在青年人身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当时世界上治疗何杰金氏病,最出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其中卡帕兰教授提出的何杰金氏病的治疗模式影响了整个血液肿瘤界。“他们认为如果放射线能够覆盖何杰金氏病肿瘤所在区域的话,就有可能把它治愈。体表的淋巴结是可以摸得到的,但在体内,尤其是腹腔中及腹膜后部究竟有没有淋巴瘤结呢?”
管忠震表示,1990年CT还没有广泛使用,按照他们的理念,为了查清楚何杰金氏病究竟侵犯了身体的哪些范围,除了体格检查之外,还要剖腹探查,把肚子打开,把脾脏部切掉,探查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把肝脏做活检。管忠震认为这种诊断方法让人难以接受。
为此,管忠震主张“不做探查,而以全身化疗治疗为主”。这样不仅可以简便疗程,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也可减少开腹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这一主张得到了德国科隆克伦大学肿瘤学Diehl教授的大力支持,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突破,鼓励他在第19届国际癌症大会上作报告。
这是中国肿瘤研究工作者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管忠震提出的何杰金氏病的“中国模式”,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和认可。
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依托中国文明网联合开展的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之“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活动,按照网友推荐、点赞评议、有关部门审核等程序,每月推出约10名入选人物。活动自2017年6月启动以来,共推出312名个人和12支团队,走进不同城市和医院举办12场交流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引导医务人员修医德、行仁术,倡导全社会尊医重卫,吸引了越来越多网友的关注好评,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好医生
谢谢你们,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