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广东医生上榜“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2019-12-27 20:26 羊城派 原创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吧!

文/羊城派记者 符畅

12月27日,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发布第四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

现场,五位受表彰代表讲述了自己践行崇高医德、服务百姓健康的故事,其中三位来自广东,这是他们的故事——

管忠震:老医生要帮助年轻医生更好成长

管忠震(右一)

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跨进肿瘤化疗领域的研究者,从医从教70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管忠震见证了中国肿瘤化疗药物从无到有、肿瘤诊疗团队从弱小到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参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组织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只有5个人,是日本参会人数的十分之一。当时我就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把中国肿瘤诊疗团队壮大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管忠震说。

1992年,他开始担任卫生部及SDA抗癌药物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他主笔起草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成为指导国内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第一个蓝本。在他的带领下,中肿内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部属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基地,新世纪初,组建成为我国首家国家级抗肿瘤新药基地。

他还创新求索,不断攀登医学的高峰。何杰金氏病,又被称为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的独特的恶性疾病。当时世界上治疗何杰金氏病,最出名的是斯坦福大学,其主要采用放射治疗方法。

“体表的淋巴结是可以摸得到的,但是在体内,尤其是腹腔中及腹膜后部里究竟有没有淋巴瘤结呢?”管忠震说,因此除了体格检查之外,还要进行剖腹探查,但这种方式往往令病人难以接受。于是管忠震主张“不做探查,而以全身化疗治疗为主”,摸索出何杰金氏病治疗的“中国模式”,挑战了当时世界通用标准,成为现在最普遍使用的临床治疗模式。

他还表示,年轻一辈是医学进步的希望,年长的医生应努力培养接班人,让他们更好成长,从而推动中国医学不断进步,与其他先进国家并驾齐驱。

廖新学: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

廖新学(右一)

1990年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廖新学已扎根临床一线29年,如今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

师从“体外反搏之父”郑振声,廖新学时常把郑教授的教诲放在心上。“老师告诉我们,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有仁心、同情心,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同时要有仁术,有过硬技术才能挽救病人;还要勤奋,不怕苦,有24小时待命的责任感。另外要有耐心,尤其是对危重疑难病人,细节是决定病人能否成功抢救的关键。”廖新学说。

正因为时刻心怀病人,他从不拒绝患者的问诊请求,每次门诊号都增加到少则100个,多则120个,年均门诊量达1万至1.5万人次。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他不得不在个人办公室外另设两排导诊椅。

多年来,他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优的方案,追求患者“零死亡”,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因经常为感染患者常选用有效而便宜的青霉素,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青霉素医生”。

除了日常工作,廖新学还经常带队下基层义诊,“义诊医生”是他另一张独特的名片。

16年来,他每年都自发组织中山医系统100多名医护人员到梅州五华县大型义诊,并长期帮扶兴宁市鸿惠医院,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帮助龙村镇卫生院成功升格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

有一次义诊过程中,当地百姓将自家种的一筐红薯送给廖新学,令他深受感动,“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谢,我们再辛苦也值得了。”

在他眼中,病人就像“落水者”,而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如何帮助病人不‘落水’,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我们永远在路上。”他说。

王桂湘:驻守海岛32载,希望一直为当地病人服务

王桂湘(右一)

珠海桂山岛上,有一座文天祥雕像。珠海市人民医院海岛分院、珠海市桂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桂湘每每经过,都会想起《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其实我们不论在哪里工作,就应该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王桂湘说。

他确实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桂山镇中心卫生院是岛上唯一一家医疗单位,原本王桂湘驻守5年海岛就能回到市区工作,但他却主动申请留下,这一留就是32年。

他每天散步的范围从不超出卫生院1公里,就怕手机一响,又有患者要来。桂山岛上住着3000多人,有140多个高血压病患者、20多个糖尿病患者,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位病人的病情。凭借着这份朴实、长久的坚持,他甚至感染了几位年轻医生同他一起坚守。

海岛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遇到急危重症病人,王桂湘也感到“比较棘手”。他仍记得,2017年8月“天鸽”台风中,桂山岛受灾严重。当天他突然接到电话,一位病人被玻璃刮伤颈部,他们立即为病人处理伤口,清创缝合,直到第二天才有船过来将病人送上陆地。

大风还把医院的大门吹走了,窗户破碎,部分天花板也掉了下来,风雨夹杂着树枝树叶、各种碎片直往里冲。王桂湘带领着医护人员一边加固窗户,遮挡风雨,一边接诊、治疗了超过20位有不同程度受伤的患者。他甚至把病床搬到了医院门口,就怕病人有需要时找不到。

他说,从医32年的时间还不算多,“我很羡慕从医70年的老前辈,他们为了初心,一干就是70年。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有能力的话,继续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图片|中山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