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岁末,尖端科研机构密集落地大湾区:12月2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认定的两个重点实验室在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挂牌。12月19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系列启动会上,首批1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12月17日,澳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暨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澳门分中心揭牌仪式在珠海横琴举行……
今年2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密集布局和落地一批尖端科研机构,这些科研机构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研究机构数量激增 大科学装置加速集群
12月19日,首批10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正式授牌,包括光热电能源材料与器件、光电磁功能材料、离散制造智能化、人机智能协同系统、中子散射科学技术、呼吸系统传染病、慢性肾病免疫与遗传研究、新发传染病、环境污染过程与控制、环境质量协同创新等联合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由大湾区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法人单位联合建设,建设期3年。
近来,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成批布局的尖端科研机构屡屡上演。比如,11月份,中科院定量工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联结解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成像工程实验室、广东省粤港澳人机智能协同系统联合实验室四大实验室,落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今年8月29日,广东省实验室(第三批)建设启动会在广州举行,会上为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3家广东省实验室授牌。至此,广东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补强原始创新短板、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目标,对标国内外最好最高最优标准,先后启动建设三批共10家广东省实验室,其中9家布局珠三角。
在广东建设布局建设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也在加速。以“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为例,大湾区内已建成深圳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两个大科学装置。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则正在建设当中。广东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大科学装置布局最多的省份,大湾区大科学装置正加速集群。
统计数据也显示,最近几年,整个广东省经历了一轮研究机构数“大扩军”,研究机构数量从2015年的8164个,一跃至2016年的14311个,到2018年又增至25484个。其中,高校的研究机构数量从2015年的850个增加到2018年的1549个,工业企业的研究机构数量从6553个增加到21740个。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聚焦“卡脖子”技术
11月29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后,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鹏城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发布鹏城云脑Ⅱ基本型,正式开启1000P级云脑。据了解,鹏城云脑是人工智能领域类似核反应堆和空间站的大型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是探索人工智能奥秘和打造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平台。
鹏城云脑采用分阶段建设模式,已建成鹏城云脑Ⅰ期,自运行以来,平均每天运行500多个科研任务,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此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作出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目前,广东省启动建设的10家省实验室,主要聚焦卡脖子技术,涉及领域包括再生医学与健康、网络空间、先进制造、材料、化学与精细化工、南方海洋、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等,超前布局了一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在大湾区密集布局的尖端科研机构,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比如11月14日,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湾实验室在第二十一届高交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圳湾实验室在光明科学城将建设大型基础科学设施平台,协同其他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积极开展学科前沿交叉研究与产业科技融合创新,聚集国内外科研力量,打造生命健康信息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国际化开放平台。
吸引科研人才聚集 向国际科创中心迈进
18日至19日,2019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1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海交会上,广东团设置了粤港澳大湾区展区,省实验室、部分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扎堆于此,纷纷推出优厚条件吸引人才,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近400名科研类人才。
新近布局的尖端科研机构,作为重大创新载体,正吸引来自海内外一流学者和顶尖团队。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就坚持瞄准国际前沿,创新管理手段,采用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及宽松灵活的用人机制,截至今年10月已聚集了徐涛、陈晔光、钟南山等近20位院士,形成40多个高水平科研团队,国内外优秀人才汇聚效应明显。惠州市预计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总部落户惠州,将吸引上千名科学家聚集惠州。
统计数据显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从2015年的680237人,到2018年增至1023101人。其中,高校的R&D活动人员从2015年的57346人增加到2018年的68510人,工业企业的R&D活动人员从534293人增加到806431人。
除了人才汇聚,这些尖端科研机构积极开展高水平研究与成果转化,在技术突破、创新应用等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新时期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闪亮名片。比如,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要致力于解决制约生物医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截至2019年10月团队成员在Cell、Nature等国际知名杂志及子刊发表115篇文章。
去年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球第四台、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也为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例如物质科学、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一期三台谱仪已经投入运行使用,完成研究课题超百项。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随着大湾区尖端科研机构体系布局和建设的强化,这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重要科技设施,聚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广东优势特色产业的重大科学问题,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杨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