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也应关注人文生态“软联通”
2019-12-23 21:22 羊城派 原创
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文/ 羊城派记者 丁玲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12月21日,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上,一众智库专家、行业大咖围绕数字经济议题提出新理念、新思路与新举措,共同探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展数字经济 须有“软硬联通”

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0%,位居全球第二位。应该说,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较为雄厚。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生捷表示,在通过包括基础指标、产业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在内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对我国的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是发展的前沿地带之一。

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赵生捷

记者了解到,在38个三级指标的前三甲中,京津冀占比13.5%;长三角占46席,占比36.5%;泛珠三角38席,占比30.2%;东北地区仅占比4.0%。基础领域方面,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依然保持领先;产业指标方面,广东在六项分指标中有四项第一;另外,广东在环境领域表现也较为突出。

赵生捷表示,数字经济存在传统与新型之分。在包括互联网的普及率、固定宽带平均下载速度指数等在内传统的数字经济建设方面,各省市差异较小;但在新型数字经济指数上,各地差距较大,特别是在5G建设与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如数据产业主体,北上广浙高科技产业比较集聚,特别是ICT主板上市企业广东排名第一,互联网百强企业北京排名第一,另外,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也说明四个地区的占比依然占据优势。

如何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表示,发展数字经济,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硬联通”,还应关注人文生态“软联通”。

李志坚认为,发展数字经济,势必依托网络生态的构建。所谓网络生态,即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沟通、交流与共享。宏观层面,城市构成城市群、城市群构成大湾区,进而辐射全国、联通世界,这是网络生态的构建;微观层面,个人组成团体,又通过平台与其他团体的人聚合、碰撞、交流,进而让知识和智慧传播、影响,在更广范围产生更大能量。

数字经济促进大湾区产业融合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刘江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他的答案。

一是推动大湾区国际科技中心的发展以及广深港澳国际创新走廊的建立。数字经济首先会创造一个绿色的环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数字经济可以压缩创新所需要的空间。科技创新需要高质量的绿色环境和文化传统,所以科技创新走廊在广深港澳成为可能。

二是促进大湾区产业的融合。大湾区11个市的资源优势各不相同。广州、深圳以及香港的优势在信息与人才,其他城市的优势则集中于环境、能量、土地以及空间等方面。要发挥城市的不同优势,就是需要一体化布局,数字经济的到来为此提供了可能性。

三是推动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数字经济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广州又是定制之都,生产组织方式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四是带动广东的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广东的轻工业现在大规模迁到国外,但是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有可能使这些产业继续留在广东成为先进制造业。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珠江西岸产业带高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供图
责编 | 严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