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70年丨骆抗先:摘掉中国“乙肝大国”的帽子是我毕生梦想
2019-12-20 21:15 羊城派 原创
毕生奋战乙肝一线,75岁开博客变网红,乙肝斗士的70年从医路。

文/羊城派记者 柳卓楠 符畅  通讯员 粤卫信 王申昆忆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柳卓楠 梁栩豪

中国曾是“乙肝大国”,过去提起乙肝,众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我们身边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毕生奋战在乙肝一线,以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为己任。

从医70年来,他救治了数十万乙肝患者。为了科普乙肝知识,75岁高龄的他学电脑打字、上网开博客,为千万患者答疑解惑。耄耋之年的他依旧奋战在临床一线,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活一天,我就要好好干一天!” 

他就是我国乙肝泰斗、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骆抗先。 

乙肝斗士70年,我要把剩下的 生命都留给病人

1931年8月,骆抗先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小山村,他家境贫寒,以抗日流亡学生的身份读完中学,1954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 

中国曾经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0%的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广东省比例更高达15%至20%。上世纪70年代,骆抗先率先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入了病毒性肝炎研究,一手创办了医院的肝炎基础实验室,并填补了许多研究上的空白。 

从1975年起,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不辞艰辛,足迹遍及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乙肝流行病学的第一手资料。

1996年,某院校700多名学生转氨酶不明原因地增高,疫情面达61%,骆抗先一头扎进疫区,实地调研,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鉴定出一种新的病毒基因组成段,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探知新病毒所致的肝炎写下重重一笔。

1997骆老出版了专著《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20余年间成为无数医生学者的“红宝书”、“乙肝字典”。为了尽早摘掉我国“乙肝大国”的帽子,为了帮助更多的病人,骆抗先一直默默奉献。他朴实地说:“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 

75岁开博客科普乙肝,成为“新网红” 

古稀之年时,骆抗先依旧奋战在乙肝一线。一天,一位患者对骆老说:“您一天门诊只能看几十个号,如果能够利用网络开博客,就能帮助到更多病人。”于是,75岁的他开启了自己的互联网“普世”之路。 

从未上过网“零基础”的骆老开通了“骆抗先的乙肝频道”博客,从打字开始学起。年过七旬的他佝偻着背盯着电脑屏幕,手指一下一下的敲击键盘字母,一篇博文甚至要花费几小时。为了不误导患者,骆抗先每写好一篇博文,都要先“放一放”,确定观点无误、文字准确易懂才正式发布。

为了解患者最关注的内容,他还坚持看门诊,并不时地引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保证博客内容符合实际需求,为了给读者最正确的指导嘛!”他总是认真回复网友评论,并且回复的内容全是“干货”。 

开通博客10多年来,骆老发表了400多篇文章,博客访问量超过1400万,在新浪博客健康总流量榜排名前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受益的患者不计其数。他还3次将博客文章集结成书出版,还以科室的名义买下1000本书,寄往全国的偏远地区,让无法上网、没钱看病的农村患者也能了解相关知识。 

为病人省钱,出了名的“精抠细算” 

医者仁心,对待患者,他始终非常的亲切耐心,说话间还十分的“接地气”;从小在贫困中长大的骆抗先总是想着能为患者“省点钱”,是医院出了名的“精抠细算”。 

每次看病,骆抗先总是想着办法为患者节约时间和金钱,他选择的诊疗方案总是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从来不开一张大处方、大检查单。对家境贫寒的患者,他会告知复诊时不要挂专家号,普通号就行。

骆老有一个习惯,就是衣服兜里常常揣着1000块钱,每次有病人钱不够时,他就会拿出来救急。出诊期间,经常询问病人的花费,比如来广州的车费、住宿费等,认为花多了就会皱眉头。

从医70年来,骆抗先救治了近十万余名患者,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骆爷爷”。88岁的他常常感叹时光飞逝,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只要活一天,我就要好好干,我要把剩下的生命都留给病人,直至最后一刻。”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柳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