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罗仕
12月19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河涌水系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0年,广州要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规划》根据广州市“北—中—南”的生态特征差异,结合“主城区——副中心(南沙区全域)——外围城区——新型城镇(相对独立的建制镇)——乡村”的城市空间分布和功能定位,将全市划分为北、中、南三大水系布局分区。自北向南分别为:北部山水涵养区、 中部水廊修复区、南部河网保育区。三大片区水系的功能定位分别是:北部山水涵养区依托层峦生态屏障,涵养青山绿水源头;中部水廊修复区领跑未来宜居城市,打造新兴水城典范;南部河网保育区立足蓝色生态基底,维育一方湿地氧吧。
在河湖水质控制方面,《规划》表示,到 2020 年底,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要达到省下达广州的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基本消除城建区黑臭水体。到 2035 年,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 类)比例进一步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高标准稳定达标;划定水功能区水体稳定达标。
根据广州市河涌水系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到 2025年、2035年,全市河湖水面率达到10.23%、10.27%,河湖生态护岸比例将达到90%、100%。对于排涝设计标准,规划到2020年实现主城区、副中心排涝标准不低于20年一遇 24 小时暴雨不成灾,并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应对50年一遇暴雨。外围城区不低于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并有效应对30年一遇暴雨。(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实习责编 | 张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