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怕损伤到器官,这些治疗方法看过来
2019-12-19 14:17 羊城派 原创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推崇的策略

/图 羊城派记者 余燕红

“红斑狼疮”一词源于中世纪,当时有面部皮损的患者,其症状和与狼打架时咬伤的面部创伤相似,所以医学家们就形象地用此语命名;但随着对该病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其还有心、脑、肺、关节、肾、血液和肌肉等全身性病变,所以就有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一名称的由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黄文辉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常见(约占70%)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可导致广泛器官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皮肤红斑、关节痛/关节炎、肌痛、肾脏损害、呼吸和神经系统受累等。所以,找出导致SLE复杂的发病机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推崇的策略。

抽血检测必不可少

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怕损伤到器官

与欧美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SLE发病呈现患病人数多,发病时间早,以及器官损伤严重的特点。有研究显示,约40%的SLE患者在第1年出现器官损害,50%的患者发病5年内发生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SLE患者的死亡率是正常同龄人的3倍,死于感染的风险增加5倍,死于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8倍,其中感染在中国SLE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中居首位。

为了有效减少SLE的严重危害,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推荐意见指出SLE治疗目标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长期结局,缓解疾病症状和体征,防止损害的累积和最大程度降低药物副作用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更好控制疾病活动、延缓器官损伤、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当前SLE治疗亟需解决的问题。

患者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黄文光辉表示,对于SLE治疗的新药研发战“狼”终有新武器。在之前的60年里几乎没有,而今年生物制剂的出现,让风湿病的治疗从非特异性转向特异性靶向治疗成为了可能。目前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抗疟药

包括我们常说的羟氯喹。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意思是免疫细胞(抗体)攻击自身健康组织和器官,引发炎症导致疾病发作。不同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炎症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反应,从而抑制异常免疫对于自身组织的损伤,对于系统性风湿治疗不可或缺。但同时也应该关注不可避免的损伤如造血系统、免疫以及肝肾、消化道等。羟氯喹作为一种副作用较少、相对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已成为狼疮治疗的基础药物。

糖皮质激素

激素作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药物具有强力的抗炎,抗增生以及免疫抑制作用。激素能快速控制SLE的病情,但治疗会带来感染、骨质疏松等风险。因激素带来的满月脸、水牛背、体型改变,常常对女性患者的造成心理影响。

免疫抑制剂

常见的如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等,常用于重症和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对于一些难治性的狼疮肾炎,免疫抑制剂的多靶点联合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生物制剂

今年7月中旬,贝利尤单抗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是唯一获批用于SLE治疗的生物制剂。这是一种针对可溶性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蛋白的特异性人源IgG1单克隆抗体,可靶向作用SLE致病关键——B细胞通路,抑制自身反应性B细胞过度增殖分化,能够持久控制疾病活动,显著减少严重复发风险,长期保护器官,同时减少激素用量,严重感染发生率低。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刘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