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人才开始,中国人写的《英帝国史》花了20年时间
2019-12-19 10:20 新京报
这套中国人写的《英帝国史》,与外国的同类著作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英帝国是中国人最早熟悉的帝国,其最高峰时土地面积是英国本土的125倍,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英帝国是怎么成形的呢?又经历过哪些阶段?我们又能从英帝国的兴起和衰落中学到什么?

《英帝国史》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是钱乘旦教授领衔的学术团队二十年研究的成果。这套中国人写的《英帝国史》,与外国的同类著作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出版历程?

12月10日,江苏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召开《英帝国史》出版发布会,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本书主编钱乘旦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张帆教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系高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孟广林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等学者出席发布会。

北京师范大学郭家宏教授,湖南工业大学张亚东教授,南京大学张红教授,安徽大学张本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明周教授等部分作者参加会议,凤凰传媒佘江涛总经理致辞。

《英帝国史》,钱乘旦/姜守明/黄光耀/张亚东/郭家宏/张本英/张红/洪霞/刘明周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11月版

从人才培养开始做起,《英帝国史》共花了20年时间

钱乘旦认为,在所有关于西方的概念中,“英帝国”大概是中国人最早熟悉的,因为英帝国在19世纪中叶强行打开了中国大门,把中国带进了现代世界,同时也带进了一个屈辱的时代。从那时起,中国人就开始关注英帝国。但奇怪的是,在这套书出来之前,全中国就没有人写过完整的英帝国史,对英帝国的研究也迟迟没有起步。

钱乘旦认为,一方面,中国人在这一百多年中经历了长期的战争,战争后还有艰苦的经济建设,因而延后了学术进程;另一方面,中国人的知识储备、研究条件和对外界的了解都不够,没有能力进行细致的研究。

而如今,中国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了解世界和研究世界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关系到国家今后的前途。在这个大背景下,钱乘旦在20多年前想做一部中国人自己写的英帝国史。但是,作者只能靠培养。

钱乘旦当时在南京大学工作,他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在英帝国的某一个阶段上做研究,他们经过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艰苦学习,入了英帝国史的门。这才具备了能写一部完整的《英帝国史》的作者梯队。这为今后写一部完整的《英帝国史》打下基础。

如今出版的《英帝国史》,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该书是从2011年开始立项,2017年才差不多完成。之后,钱乘旦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逐字逐句修改。所以,这套书共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当年的研究生,现在都已经成长为副教授、教授、甚至博士生导师了。

中国人写的《英帝国史》与外国的同类著作相比有什么不同?

钱乘旦介绍道,不同于国外的同类著作,中国人写的《英帝国史》有着自己的视角和体系,虽然编写者们参考了许多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但他们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该部书的整套体系,就是经过编写者们长期消化之后,慢慢形成的。

这部《英帝国史》将英帝国史分为八个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每一段各写成一卷书。第一卷写英帝国的萌生,是英帝国的前史。在英帝国出现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阶段。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在一个著名的发言中提出,“英格兰是一个帝国”,这该怎么理解?

不同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解释。而钱乘旦及其团队做英帝国史的过程中,慢慢意识到,所谓“英格兰是一个帝国”,其实就是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英国民族国家的出现为其海外扩张提供了前提,英帝国是英国民族国家的派生物。

第二卷写英帝国的形成。有人认为,早期英帝国是民间开发的结果,但钱乘旦及其团队指出,国家才是其支撑的力量。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但所有政权在帝国问题上却高度一致,英帝国已成为重商主义国家,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更多的殖民地。

而第三卷描写了重商主义得到充分展示的阶段,从多个角度来表现重商主义的方方面面,包括其理论、形制、移民、奴隶劳动、管理制度、统治方式等,具体描述重商主义英帝国的整体相貌。

第四卷主要写了英帝国如何从重商主义帝国向新帝国进行转变,从第一英帝国转变为第二英帝国,分界线就是美国的独立战争。

英国与其他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触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就在英国几乎控制殖民霸权的时候,美国独立冲垮了第一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第一次大暴露。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又炮制了第二英帝国。

发布会现场

而第二英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英国国内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方面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慢慢变成主流,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商业霸权。英国“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应运而生,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占领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

英帝国从“有形帝国”转向“无形帝国”,从重商主义帝国转向自由主义帝国。第五卷主要写了英帝国的这个阶段。

但是,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其他欧洲国家追赶工业化,打破了英国的工业垄断权,从而也打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投入到与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无形帝国”再次变成了“有形帝国”,英帝国也真正成为“日不落”。这是第六卷主要写的阶段。

在第七卷,英国从一战走向二战,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和帝国主义理论家再一次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改变帝国的管理思路。其中最突出的,是自治领的出现和“帝国联邦制”的设想,并试图以“联邦共同体”来拯救英帝国,维护英国的“大国”优势。但这也阻挡不住英帝国的衰落。

在第八卷,英帝国正式解体。在二战后,面对着全世界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英帝国的存在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了。英帝国的解体和其他帝国相比确实有不同,英国人在多数殖民地和平地转让政权,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英国。

英国人在被迫离开之前,已经成功找到了离开后可以维护英帝国利益的代理人的力量。今天依然存在着英联邦。(徐悦东)

来源 | 新京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