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所高校成立联盟,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
2019-12-16 08:46 羊城派 原创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研究,为国家战略需求建言献策

文、图/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黄爱成 王凯蕾 陈诗诗

12月14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活动由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首批联盟成员来自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40余所大学的50余家院系,覆盖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国别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相关学科。

据了解,联盟由中大国际翻译学院发起成立。该学院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多年来依托多学科多语种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并联合“一带一路”研究院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研究,为国家战略需求建言献策。联盟的成立,一方面将有利于丰富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人才培养内涵,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

启动仪式还通过了《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章程》。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被推选为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罗林教授被推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联盟设立联席理事长,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等担任联盟联席理事长。

开幕式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陈有志致辞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有力支撑。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主任、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罗林指出,教育部2012年在高校启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建设工作,经过七年的建设,基本“全覆盖”建成一批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了高校智库的特殊优势。目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已被国家列入急需的“五类人才”,期待更多高校参与到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中来。

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联盟顾问委员会主任吴思科寄语联盟表示,当前中国对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从人才的培养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最终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高端人才的需要,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事业的需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朱佩芬表示,北二外愿与各兄弟院校一起,努力搭建区域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高端平台,汇聚彰显国别特色的研究骨干力量,加强校际研究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努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联盟联席理事长余江建议,应积极探索构建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实现语言学、国际关系学及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汇融通,以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广视野、站位高的复合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

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院长、联盟联席理事长常晨光指出,当前,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以及外国语类大学都将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倡议发起高校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院系联盟这一平台,旨在以构筑常态化机制,推动人才培养实施主体——各院系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与培养合作。期待这一平台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挥互学互鉴的精神,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希望未来能够吸纳更多大学、更多学科的参与。

会上,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还就如何加快高校各院系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跨学科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的改革,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发展好联盟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

当天下午,首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同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高校170余名参赛选手参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新时代大国特色外交、文明互鉴等话题展开精彩演讲。

据了解,此次比赛为联盟成立的配套活动,以发掘在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苗子,激发他们投身于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