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郝黎 靳婷
谈到难发现、易复发的”癌中之王“胰腺癌,人们往往望而生畏。如今,在专家们的不断努力下,癌王在多种新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攻克下,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术中出血越来越少,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12月6日-8日,第十三届中国胰腺癌大会-2019胰腺癌诊治进展研讨会暨2019岭南国际胰腺外科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胰腺中心主任陈汝福教授指出,对付胰腺癌,采用以微创手术为主,配合纳米刀、术中放疗等新技术的多学科、个体化治疗模式,是延长胰腺癌生存期、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为携手攻克胰腺癌,广东省人民医院牵手省内外50多家医院,正式成立了华南胰腺微创联盟,通过整合广东、江西、广西、海南七省的医疗资源,重点向各市县医院推广胰腺微创技术,帮助基层医生掌握胰腺癌诊疗规范,让更多患者早诊早治而获益。
手术从“大切口、大创伤”实现微创手术常规化
据介绍,胰腺癌是一种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5年生存率低于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但风险高,难度大。
胰腺手术涉及到胃、胰、胆道、十二指肠等多个器官,附近血管密布,周围管道错综复杂,解剖层次多, 是公认的腹部最复杂的手术。胰腺微创手术无疑难上加难,针对胰头癌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更是被称为腔镜手术中的“珠穆朗玛峰”。
陈汝福教授表示,随着腹腔镜技术和胰腺外科的发展、达芬奇机器人在临床的应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取得与开放手术同样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并且在术中出血和术后康复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复杂胰腺癌病例采用常规微创手术,改变以往八九个小时的“大切口、大创伤”手术,现在手术平均耗时4-5小时,甚至是控制在3小时以内、术中可实现零出血,患者2-3日便可下床活动,腹部也不再有明显疤痕,可以实现快速康复。
针对胰腺癌,陈汝福教授团队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流程化、个体化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流程,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早期胰头癌的联合神经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主刀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累计超过600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延长生存期
陈汝福教授指出,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通常需要针对不同临床分期的胰腺癌,采取规范化胰腺切除术联合神经淋巴结清扫、门静脉/SMV切除重建、新辅助化疗、术中放疗、术后辅助化疗和纳米刀消融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来共同对付。
目前,这种力争胰腺肿瘤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治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体系,对于早期发现的胰腺癌,(肿瘤小于1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化疗,80%-90%的患者实现5年以上生存期。对于手术难以切干净的肿瘤,还可联合术中放疗,在术中对胰周血管区域可能残留的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精准放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但胰腺癌早期诊断很低,70%-80%的患者发现时已错过手术机会,因此,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推荐纳米刀消融治疗,以此延长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新闻知多D】胰腺癌”青睐“50岁以上糖尿病人
有没有办法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从而改善胰腺癌预后?陈汝福教授表示,胰腺癌早期一般无特异症状,因此难发现。当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症状,高度提示胰腺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的研究认为胰腺癌发病与生活行为有关,如高脂、肥胖等,罹患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也是高危因素。
统计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大约1%的患者在3年内被诊断为胰腺癌。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可能会进一步恶变为胰腺癌。因此,积极控制糖尿病、治疗慢性胰腺炎,可减少胰腺癌的风险。
来源 | 羊城派
题图 | 殷子
责编 |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