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劳动他们来真的!劳动教育怎么做?广州越秀多举措
2019-12-05 21:00 羊城派 原创
“越秀教育有政治敏感性、育人前瞻性、高效行动力,值得学习!”

文、图、视频/羊城派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张怡轩 通讯员 陈康英

12月4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主办,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协办,越秀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以下简称“越秀基地”)承办的广州市越秀区首届劳动教育现场会在广东四会的越秀基地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进行了探讨,并参观了劳动课程和特色项目互动展区。

劳动教育是一种教会青少年以劳动获取幸福生活、以智慧劳动创造生活的人生核心素养培育活动,是一门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当前,广州市越秀区各教育单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多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务求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劳动。

“越秀教育有政治敏感性、育人前瞻性、高效行动力,值得学习!”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作出如此点评。

“教以食为先”,用美食敲开劳动教育的大门

在特色项目互动展区,“家庭劳动”的区域人气最旺,这里的“小厨神”自制的美食飘香诱人,让参观者垂涎三尺、驻足流连。蛋糕、泡芙、汤圆、寿司、马蹄糕……美味点心小吃创意呈现,满足了现场“吃货”们的味蕾。记者观察到,不少学校均发动了“美食诱惑”,以“食物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抓手,寓劳于乐、寓教于食。

广州市第三中学校长戴东祥在发言中提到,学校以“爱国爱校爱劳动,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开展“美食的第一道‘锋’味”等系列活动,促使学生们明白“问题解决者不惧怕洁净的双手沾满污渍,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懂得将学习的热情和学到的技能相结合”,以凸显三中劳动教育五要素——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美育、以劳创新。

俗话说“食在广州”,越秀区珠光路小学校长吴海华表示,该校组织学生对广州饮食文化、南北饮食文化、五谷养生文化等进行了主题研究,并且在学校的课程教育下,学生从四年级开始成为做面高手,能做出营养、卫生的家常小面,实现了“独自在家饿不了”。

越秀区中星小学校长林伟贞认为,让学生学习烹饪、学做家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中星小学把学科教育与家务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包饺子、汤圆,尝试做月饼、馒头,甚至是学煲广式汤。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做日常饭菜,番茄炒蛋、醋溜土豆丝、酱油鸡翅等都是该校学生的拿手好菜。

劳动教育还要从娃娃抓起。越秀区小北幼儿园“通草广府点心”的教育课程,就是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有特色的切入点。该园将广府饮食文化有机结合到劳动教育中,让幼儿模仿点心师制作精美的广府点心,进而将生动的作品用于角色游戏,与同伴在游戏中一起体验劳动的成果、体验生活和游戏的乐趣,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在劳动中培养创新精神,科技、劳动教育借力互推

多功能智能隔尿垫(中星小学)、PVC管台灯制作(育才中学)、眼镜制作(豪贤中学)、智能药盒与智能风扇(东风东路小学)、防门夹手神器(建设大马路小学)、GPS防假冒车牌、智能停车场门禁装置(文德路小学)、智能婴儿床与智能垃圾桶(旧部前小学)、废旧衣物的第二生命(雅荷塘小学)……记者和参观者在劳动成果展示的“科技创新”区域,几乎要被学生们的智慧创造眩晕了双眼。

据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学会劳动教育研究会会长、越秀区雅荷塘小学校长黄丽芳介绍,越秀区不少学校都基于生活场景开展了劳动教育,并且在建构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时候注重与科学等学科的互相渗透。

广州市豪贤中学开设了3D打印笔、木桥梁承重等课程,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与劳动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该校初二学生黄凤珍分享说,每一个3D打印笔作品从平面图形到立体搭建都是由学生们亲手完成的,这实际上是将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steam教育相结合,既培养了她的创新思维,又增强了动手能力,让她收获劳动体验感。

广州市越秀区少年宫主任权延红指出,校外科技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越秀区少年宫利用“科技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激励孩子们大胆释放创造潜能。

黄花小学校长朱思红称,该校除了把劳动教育纳入常态课程外,还规定在5~6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课程本土化: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广府文化“打包”呈现

在展示区域里,记者还留意到大量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广府文化的学生作品——拓印画(八一希望小学)、云肩(大南路小学)、中国扇(建设大马路小学)、广州饼印(署前路小学)、艺术剪纸(雅荷塘小学)、通草画(广中路小学)、粤绣之钉金绣(省实越秀)……琳琅满目,充满了本土文化气息。

黄丽芳作大会发言时称,本土化是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区域特征,要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包括特色场馆、博物馆、在地优秀传统文化、社区专业等资源实现劳动教育的本土化。

越秀区朝天小学校长孔虹介绍说,学校的劳动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把中医药知识广泛用于生活,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六年级的黄欣玥同学一边搅动着龟苓膏粉,一边告诉记者:龟苓膏具有滋阴养颜、清热解毒的功效,也能代表广州特色,因此学校希望通过让学生动手做龟苓膏来传承广东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的中医药。“除了龟苓膏,还做过养生的菊花茶等等,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我们的烹饪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提升了很多。我们还把劳动成果带给爸爸妈妈品尝,利用自己的劳动孝敬他们。”黄欣玥笑着说。

广中路小学的劳动教育则和广府文化瑰宝通草水彩画紧密相联。学习通草水彩画,除了让学生直观感受精湛工艺外,还能学习匠心精神——有情感、有血肉、有灵魂的劳动觉醒。通草片具有易脆、易碎、易折断的特性,需要裁剪者要特别专注及细心,“这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最佳时机,我们希望学生学会爱惜通草纸,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价值,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遗余力地弘扬广府文化。”副校长陈穗红解释说。

文德路小学的摊位展示的是传统工艺染色艺术——扎染。五年级的黄钰凌同学讲解了制作过程并分享感想:通过自己亲手尝试,她制造了意想不到、独一无二的花纹,体验了扎染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学校安排的劳动教育课与弘扬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我会带动更多人去体验,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

校内外联动:立足越秀基地,提升劳动课程效能

除了学校开展的各类劳动教育课程,以越秀基地为代表的校外机构,对集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习惯、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办20年至今,越秀基地已经走出一条“实践出真知”的成熟育人路,园区科学规划为生活办公区、劳动实践区和军体训练区三大区,满足学生从日常生活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需求。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越秀基地的办学标准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是校外教育机构,但新形势赋予了基地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提供服务的新使命。如何处理好基地课程与学校课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如何在基地活动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学生服务,成为越秀基地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问题。

越秀基地校长李文峰提出,首要任务是对基地功能重新定位,越秀基地是综合实践学科的专门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拓展、延续,是孩子们留下美好集体记忆的乐园,是社会连接学校对学生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桥梁,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纽带。

为此,越秀基地把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努力培养珍爱生命、诚实勇敢、担当负责、善于合作、阳光自信的人。基地建立美好生活课程系统,包含生命美好、劳动美好、研学美好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包含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则包含不同的主题内容。

目前,基地的劳动教育进行了重新调整与升级,并建立了新的运行机制,积极实施新的课程和相关配套措施,打开了劳动教育的新局面。劳动训练常规化、闲暇生活自主化、园区劳动课程化成为越秀基地劳动教育的新特点,劳动技能训练将贯穿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据悉,越秀基地在办学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的过程中,将打造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为越秀区学生素质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