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胡晓倩
12月4日,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与广州大剧院在广州大剧院交响排练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双方将就原创剧目行进合作与交流,共同培养艺术人才、共创精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融合。
据悉,华南理工大学原创室内乐组曲《秦粤时空》将于12月9日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首演,这也是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的首个音乐类演出。这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作品,是一场南北交融的时空对话,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带领观众聆听新一代中国学子的声音。
洋为中用,用西洋乐器谱华夏新乐章
华南理工大学继舞蹈专场《美丽中国》后再次登上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的舞台,这次他们将以原创音乐打开东西方文化对话的窗口。该作品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一路追寻,按照“北-南-北-南”的音乐风格结构,将古都长安、百年商行、塞外大漠、繁华海港的场景通过音乐呈现,仿佛一场跨时空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演奏中将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多种乐器相互配合,用西洋乐器奏响华夏乐章。
“这部作品强调对话、对比、融合,使用的和声比较紧凑,中间运用了多种广东民乐的元素。”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秦粤时空》艺术总监兼指挥梁军教授说道,“我觉得待在广东,就应该创作出具有广东风格的作品,这是一种使命,也恰恰是岭南的艺术创作者以前一直忽视的部分。”
创作出广东风格的作品,是一种使命
在12月4日现场,梁军以《用现代音乐话语阐发广东音乐新音响》为题,向观众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与西洋音乐演绎的融合发展过程,对《秦粤时空》进行了专业的导赏。
作为青年作曲家与合唱指挥家,梁军教授从他所创作的60多部作品的经历出发,讲述了作曲家如何运用西洋乐器及音乐表现特点进行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以及在此过程中诞生的经典优秀作品,并带领华南理工大学室内乐团乐手代表亲身演绎,让在场观众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点击视频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阳春白雪的小提琴也能演奏出高胡的苍凉感觉,潮汕锣鼓乐、客家山歌等广东传统音乐经过再创作,符合当代审美,能得到更多的年轻人喜爱。”梁军说道。
双创实践基地让观众听到新一代学子的声音
据了解,早在广州大剧院设计之初就与华南理工大学结缘,不少华工校友曾参与广州大剧院的设计及建设工作。而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年9月曾在广州大剧院成功演出“品读经典交响音乐会—倾情弦乐”专场,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23名学生曾参演广州大剧院年度歌剧《阿依达》群舞,2018年在“周一星剧场”第二季以舞蹈专场《美丽中国》惊艳亮相。
随后,华工与广州大剧院的合作更加紧密,参与到周一星剧场首部环境剧场节目的编创,在由广州大剧院、车陂古村、七大广府高校联手打造的“龙舟剧·宗祠版”《车陂龙舟最有戏》中编创并压轴演绎气势磅礴的男子群舞“龙舟舞”,通过舞蹈融合了龙舟文化与宗祠文化,认真的态度和精彩的演绎受到了国际友人、当地观众以及媒体的一致称赞。
自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创艺孵化器成立以来,广州大剧院已与六所高校先后签约了七个“双创实践基地”,青年原创舞台“周一星剧场”已为13所高校的18个艺术团体提供表演平台,促进新生代原创力量的发展。此次签约进一步促进剧院与本地院校的教学与艺术实践的结合,鼓励高校学生多出好作品,通过“周一星剧场”平台发布原创艺术新成果,共同提升广州艺术创新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