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静波
“出门只需要手机” 在日本并未成时尚
在日本,许多人的口袋里有两个钱包,一个大的装纸币和信用卡,另外一个小的,装硬币。所以,在日本的百货公司里,卖皮夹子的柜台依然很火,而且日本人还发明出一种大钱包与小钱包结合的钱包,也就是在折叠式钱包的外层,加了一个小钱包的夹层,这样的话,出门就用不着带两个钱包。
但是,许多讲究派头的男人,是很讨厌使用折叠式钱包的,他认为,这与西装革履很不相配。西装革履者,必须使用长方形的真皮钱包,并在钱包上刻上自己的罗马字姓名,这才显示出一种“酷”。
对于我们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很天方夜谭。因为他们已很少用钱包这玩意儿了。没有钱包,才是许多中国男人酷的一面,因为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电子支付时代,“出门只需要手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时尚。而日本还停留在数钢镚儿的时代。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数钢镚儿的时代是一个笑话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我查了一份资料,全世界使用电子支付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几乎达到98%。使用移动电子支付的国家,最高的是中国,其次是韩国。
移动电子支付是依靠二维码作为中间介质的。二维码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于1994年发明的,用于汽车制造追踪,并申请了专利(日本专利号2938338),但该公司声明可以免费使用。二维条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踪性高、抗损性强、备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用于表单、安全保密、追踪、证照、存货盘点、资料备援等方面。
日本也是电子支付大国,但是就没有中国的二维码那种移动电子支付。有的朋友会说,不对啊,日本许多地方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啊!这没有错,但是,日本人不用支付宝和微信,用的都是中国人。也就是说,包括日本在内的海外市场,只是中国国内二维码支付的海外延伸。
日本社会抵制二维码支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护个人金融信用体系。
日本人开始拥有信用卡,普遍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半个世纪以来,日本社会建立了十分完善的信用卡发放、信用评估和使用制度,并且日本也推出了代表性的信用卡JCB卡。拿我个人例子来说,我申请第一张信用卡,是在日本的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申请到的只是一张普通卡,透支额度是10万日元(约6000元人民币),后来因为还款信用好,最高额度涨到了50万日元。
6年后,才申请到一张金卡,最高额度涨到了100万日元(约6万元人民币)。拥有白金卡,是在使用信用卡15年之后,而且申请时要提供收入证明。我问了我们的日本人员工,是不是因为我是外国人,才让我爬楼梯?
他们说,日本人也是一样,并不是因为你在银行里有多少存款,就可以给你发金卡或白金卡,而是看你这些年来的每月刷卡金额与还款信誉,还有每月的收入,因为白金卡的可使用额度,都是几百万日元(几十万元人民币)。
所以,日本人拥有什么样的信用卡,与持卡人的个人金融信用是成正比的。而这个正比,对于信用卡公司来说,是最安全的风险管控。
担心二维码支付 会泄露个人隐私
日本人为何会相信信用卡,而不相信二维码?因为他们认为,信用卡公司几乎都是银行主办的,银行会有很好的个人信息保护,因此信用卡也会做到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除了遭黑客故意侵入。而二维码支付大多数是企业主办,企业能否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许多日本人是持怀疑态度。
而我们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的信用卡时代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在信用卡机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开始横扫中国大地,这种不需要信用评估,只需要个人充值的支付系统,使得“英雄不问出处”的豪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中国的信用卡时代被抹杀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抛弃了信用卡繁琐的信用评估机制,使得电子支付更为便捷,而且也很符合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是信用卡是在你的额度之内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二维码支付则是每天有一定的使用限额。同样属于“电子支付”的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
在我们中国,二维码支付必须绑定个人身份证或实名制手机号码,你的任何交易,都将记录在你的身份证个人信息名下,有人想看的话,你的行踪、购买商品、消费趣向、消费能力是一览无遗。日本人认为,这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因为日本有一部法律,叫《个人隐私保护法》。这是日本人担忧的主要原因。
任何支付形式 有利必有弊
移动支付在日本不流行虽然有其道理,但问题也来了,2020年,日本要承办东京奥运会,预计会有4000多万外国人入境。这么多外国人的涌入,如何建立完善的移动电子支付环境,也是日本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同时,在移动电子支付这一领域,日本也不想成为落后国。
于是,从去年开始,日本几家银行和移动电信公司,包括“7·11”便利店集团,都开始推出以各种“卡”名义的手机支付业务。但是,加入者也是寥寥无几。原因有三个:
第一,这些“卡”都不是充值卡,而是绑定信用卡,维护信用卡的信用体系。好处是信用卡有多少额度,它一次就可以使用多少钱。也就是说,是信用卡的一种支付形式的改变,本来需要用卡刷,现在绑定手机后,可以用手机刷。许多日本人因此认为,这跟刷信用卡没有什么两样,万一手机没电了,还用不了。
万一手机被人偷了用了,那损失更大。所以,本来只有信用卡公司知道你在花钱,现在手机公司也知道你花了什么钱,个人信息很容易遭到泄露,因此多数人表示对这新玩意儿没兴趣。
第二,日本有一种交通卡,是全国通用。这一张交通卡既可以搭乘列车地铁和出租车,同时在全国多数的店里可以购物,十分的便捷。这张交通卡属于充值卡,一次最多可以充值2万日元(约1200元人民币),除了小孩子,日本人几乎是人手一张,因此一般性支付,有交通卡足矣。而且因为是充值,对于花销可以控制。
第三,日本社会虽然物质充裕,整个社会过着平稳生活,但是对于金钱的观念还是相对保守,认为一张张数出去,比填一个数字付给人家,更容易培养严谨的金钱观。所以,许多人明明知道用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方便,但是,还是喜欢用现金,喜欢那一张张数出去时的沉甸甸的感觉。
当然也有人不想留下一个电子购物记录,现金付完,干干净净。到目前为止,日本人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还不到10%。
2018年,北海道发生了一次较强地震,地震导致整个北海道地区停电。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所有的信用卡、手机、交通卡支付全部无法使用,谁有现金,谁就可以吃到热乎乎的拉面。谁有现金,谁就可以先行搭船离开灾区。这一事例,让日本人感知到,无现金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出门还是需要带现金。
我个人有个体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200元红包,是没有“是笔钱”的感觉的,甚至有一种玩游戏的快感。但是当自己掏出200元现金要付给人家时,这是有“钱”的感觉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日本多数时候,也是喜欢支付现金。因为刷信用卡,总觉得下个月可以还,没啥问题,有时候还要装阔。但是,到月底拿到账单,往往会傻眼:“怎么会有这么多呢?”
所以,无现金社会,自然有它的便捷性。但是,当一个人没有实实在在的金钱感觉的话,也是很可怕的。以前有信用卡破产,现在支付宝也搞出一个“花呗”贷款,虽然可以临时救急,但是在年轻人群中,也因此出现了“花呗破产族”。任何事,有利必有弊。(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少玲
本期主持 | 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