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16时12分,九旬老人闫俊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生命在这一刻定格。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遗体捐赠给南通大学医学院。闫老也成为南通第27例成功实现遗体捐献、第19例捐献眼角膜的市民。
如皋人闫俊生于1929年4 月,1946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转业后曾任原南通市电子仪表局副局长,是名老党员。
今年11月11日,闫老在市红十字会书面登记,成为遗体、眼角膜捐献志愿者。对于老人要捐献遗体的想法,起初家人并不太理解,但经过深入沟通,都表示了支持。
闫俊的儿子 闫旭峰:父亲觉得这是他最后一次,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他有这个心愿,我们家属也支持他。
自愿捐献遗体的相关文件办理完毕后,现场所有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集体默哀,并向闫老的遗体鞠躬致敬。随着手术的成功进行,老人的两只眼角膜被取出。要知道,这两只眼角膜,能够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闫俊的儿子 闫旭峰:让他的眼角膜能够为其他人带来光明,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也是我父亲的生命在世界上的另外一种延续。
恢复好仪容后,老人的遗体被送往南通大学医学院保存,用于医学上的教学和研究。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副主任 曹德林:闫老大爱无疆的这种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也希望全社会都来支持这项公益事业。
南通最年长的眼角膜捐献者 家人送别最后一程
随着人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去世后,进行器官和遗体捐赠。目前,南通市已有三百多名遗体捐献登记志愿者。28日早上5点20分,91岁的张效平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家人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也无偿捐献出遗体和眼角膜,张老回报社会的愿望得以实现。
张效平生于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党员,1945年参加新四军,是粟裕将军手下的一名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上午,一场简短而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瑞慈医院举行。没有花圈、没有灵堂,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老人的亲属一起,在遗体前默哀,向张效平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张老的儿子告诉记者,父亲生前多次表示,自己去世后不搞葬礼,想要捐献遗体。
张效平的儿子 张雷:这次入院的时候,他自己知道已经不太好了,他就跟我讲,他去世后遗体要捐赠出去,至少为社会能作一些贡献。
仪式结束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遗体捐献荣誉证书颁发给老人的亲属。张雷说,受父亲的榜样影响,他也准备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张效平的儿子 张雷:父亲对我们触动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将来肯定也是走这条路的,也要无偿捐献。
随后,老人的遗体被抬上接运车,运往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老人的亲属缓步走到医院门口,送老人最后一程。
南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余瑶:张老是我市第28例遗体捐献者,第20例眼角膜捐献者,他也是我市最年长的眼角膜捐献者。
闫俊和张效平两位老人走了,但他们留下的,是能让更多病人重见光明的眼角膜,以及能发挥科研教学作用的遗体,给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年轻时,他们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去世后,除了对家人的爱,他们把自己身上的所有,都献给了他们最热爱的祖国。这种人间大爱,体现了党员本色,也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来源 | 南通广播电视台 江海南通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