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Call好特别!清代绣庄广告,了解下!
2019-11-28 08:20 广州博物馆
以前广告的信息量多大?不看不知道!

提起广告,你有怎样的一种印象?

现在的广告可以随时“植入”你的生活,但放在以前,需要成功向你安利一样商品,都是怎么做的?

在广州博物馆“匠心神巧——广作特展”展厅里确实展示了一件其貌不扬,却被列为重点文物的展品——清代彩元绣庄广告纸。

☞广告纸上都写了什么?有没有店铺地址?有没有推荐绣品款式?

☞ 古代人是怎么打广告的?

☞ 一件绣品卖多少钱?完成一件绣品要多长时间?

☞ 店铺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这些你想知道的问题,原来都可以在这个展品上找到答案。这次,广州的博物馆专家们,从以上四个问题切入,给大家讲讲广告与彩元绣庄相关的故事。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清代彩元绣庄广告纸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

关于彩元绣庄广告纸

从展出的彩元绣庄广告纸配备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告内容:

右联书:原始创老铺向在广东藩台前朝北门面开张。

左联落款:彩元绣庄主人何竹斋谨识。

正文书:

本号承办进呈入贡各等绣货,专办各省文武蟒袍,珍珠补褂,朝衣朝裙,女蟒霞珮,各式挽袖,花边裙花,宫粧云肩,旗粧绣货,珍珠翎毛,洋金古龙,缂丝搠纱,拉锁顾绣。大小满汉荷包、朝带,上绣翎毛、花卉、鸟兽、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围屏寿幛、桌上插屏、斗方、挂屏、炕上围屏、大小座屏、中堂对联、条幅挂屏、簷彩铺垫、被褥帐簷、灯襚幛襚、洋金银线、时款裤带、翎毛团扇、栏杆衣边、胭脂宫粉、绒线杂货,一应俱全。本号不惜工本,拣选精工巧手,名绣俱仿名家书画,永无乡里工绣。近有无耻匪徒,将乡里工绣低货混充在外,贱售哄骗,希图射利,以假冒真,致有鱼目混珠之杂,特此告知,以辨假而崇真。所有贡品绣货,童叟无欺,凡绅商赐顾者,请细认本号仿帖,庶不致误。分设一栈在省城内广州府前小马站口坐南朝北门面发货。


从这份广告纸可知,彩元绣庄老铺及分铺位于当时广州城南繁华的双门大街、双门底一带,主营各类贡品以及各省官服及相关配饰,此外广告纸详述了彩元绣庄各铺地址、绣品品种、质地及经营理念。

除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的彩元绣庄广告纸,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份类似的“广东彩元字号”广告纸,该广告纸夹于广绣花鸟博古插屏背板内。广告采用纸张、字体印刷和布局有所差异。可见,彩元绣庄的广告宣传制作具有一定灵活性,绣庄主人对广告制作的重视和良苦用心。能在主店之外开设分铺,也间接说明绣庄主人具备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清晚期广绣花鸟博古插屏正、反面 
故宫博物院藏
 图/故宫博物院官网

极简商业广告史

从商业活动的角度,古代广告主要是指商业广告,其形式、风格、流派的演变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传播媒介变革的影响。

-口头广告

早期的商业广告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那时候社会生产力低下,信息传播形式落后,商人通过口头吆喝叫卖的形式将商品售出,于是出现了口头广告。

- 多种广告形态

除了口头广告,古代商业广告还衍生出了幌子广告、实物广告、印刷广告等多种广告形态。幌子,又名“帜”、“布帘”等,常悬挂于房檐,或用竹竿挑在树上、店铺门前,如《水浒传·景阳冈武松打虎》就提到了“三碗不过岗”幌子广告。

实物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商家把所售货物陈列或者悬挂在店铺门前,例如玉米、高粱、鱼、虾等,以引起往来行人注意,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印刷广告始于隋朝,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商业活动为目的印刷广告到宋朝才出现。印刷广告是最后一种古代广告形态,受到材料与技术的限制,印刷广告常以金属、木材、牛角、玉石等作为雕刻板材,尺寸一般不超过现代印刷四开尺寸大小。


广东彩元绣庄这份广告纸就属于印刷广告,广告纸采用明黄色纸张,尺寸为30cm*17cm,版面布局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以寿桃为主要装饰,两侧寿桃镶嵌“彩元”二字,中间寿桃印有“廣東”字样,周围花枝缠绕、枝繁叶茂,构图整体上凸显商铺的品牌名称。

寿桃寓意健康长寿,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形象,可见广告的设计很注重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分析。下部分文字采用阳刻手法书写对联和广告正文,对联置于设计精美的外框中,美化的边框图样增强了广告的可视性和可读性。广告纸整体上图文并茂,对称性布局设计给人以稳定、信誉可靠的印象,通篇以雕版彩色印刷,色彩艳丽醒目,增强了广告效果。

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广告媒介的运用因人类的创造活动而发生演变。传统商业广告形态兴盛一时,而后又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以更加新式先进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它们的传播形态对现代广告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绣品的价格与工时

礼之大者,莫过于衣冠。

古代服饰除了满足基本的保暖功能、审美需求外,还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封建社会推行衣冠之治,上至皇亲国戚、王公贵冑,下至文武百官、平民百姓,所着服饰的式样、颜色、材质都受到严格的约束。最周密、庞杂的服饰制度形成于清朝,封建集权下的衣饰彰显了社会地位和财富。

缂丝,即是阶级属性分明的服饰之一,彩元绣庄所售绣品中也有所提及。

缂丝,又称“刻丝”、“克丝”,人称“织中之圣”。缂丝起源于西汉至南北朝时期,清朝时期达到鼎盛。缂丝历来为皇室宫廷所用,直到清朝中期,亲王以下家庭也开始普遍使用缂丝品。缂丝织造技艺丰繁复杂,因通经断纬,正反如一而闻名。缂丝制品耗时耗工,且价格昂贵。

《苏州制造局》记载,清初缂丝一件蟒水袍的工料银为七十两。《清内府藏刻丝画录》记载,乾隆二十八年缂制的一幅《五彩无量图轴》耗时达494工。按当时工匠月领钱粮银计算,仅工费就不少于七八十两。


七十两是什么概念?

我们用比较思维来直观感受一下,根据刘瑞中的经济史研究成果,以本国货币计算的1700年、1750年和1800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分别6.6、7.3和6.7(单位为银两)。


以此组数据为参考进行推算,工费按70两计,在1700年至1800年这一百年间,要完成一件类似《五彩无量图轴》的缂丝制品,光工钱就相当于当时人均国民收入的10倍之多。

如果按人民币换算,根据18世初期中国的金银比价,70两白银折合成人民币最高约为92960元,最低为61973元。用“一寸缂丝一寸金”形容缂丝实不为过。

有研究人员根据《三织造缴回档》的详细记载做了一个估算:

缂织一件明黄色龙袍面所耗工时相当于一个工匠缂织三年的工作量,缂织一件石青色吉服褂面,所耗工时约为一个工匠缂织两年的工作量。

精美绝伦的服饰背后,凝聚着缂丝工匠们的大量心血和精力。

古代儒商的经营理念

品牌和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品牌和商标古已有之。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标法《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官方对商标和品牌的管理由此走向法制化,现今,很多老字号品牌都是始于清朝,如“同仁堂”、“全聚德”、“六必居”、“莲香楼”、“陶陶居”等。商家对所创品牌的悉心经营和维护体现了其强烈的品牌意识。

“近有无耻匪徒,将乡里工绣低货混充在外,贱售哄骗,希图射利,以假冒真,致有鱼目混珠之杂,特此告知,以辨假而崇真。”彩元绣庄这一段对于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售假贩假的谴责性描述,恰恰说明了绣庄主人对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视和捍卫,以及对品牌权利的维护。

许多老字号品牌之所以流传数百年,而口碑不减,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重视信用。

受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润影响,古代商人对“信”非常看重,“信用”、“立信”是儒商们立足社会的根本。“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胡雪岩之所以被商界奉为商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胡雪岩经商讲求诚信。

诚信经营的理念常被直观地运用于古代广告用语中,“所有贡品绣货,童叟无欺,凡绅商赐顾者,请细认本号仿帖,庶不致误。”彩元绣庄特意在印版文字中强调“童叟无欺”,也正是当年绣庄主人坚守信誉,恪守以德立信经商思想的一种体现。

除此之外,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等宣传语也常出现在商业广告中。表述直白生动,彰显了商家重利更重义的经营智慧。


历史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商业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新时代的中国商业依旧迸发出强大生命力。

有关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品牌的关注度占比由38%增长至70%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中国大公司数量首次与美国齐平。墙内开花墙外也香,历经千帆,中国品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一枚朴素的广告纸,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商业星河灿烂的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升,中国商业必将迎来更加宏伟的市场版图。

来源 | 广州博物馆
责编 | 曾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