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何宁
省实篮球队获耐克高中联赛广州赛区冠军
九五省实正芳华,薪火承续谱新篇。九五华诞的省实,与国家的发展及时代的脉搏同起同伏,这里始终是一片教育的热土,也是不断打造梦想的“梦工场”,为师生们搭建了宽阔而自由的圆梦平台,更是素质教育的“试验田”,结出了广东省近现代教育史的丰硕果实。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值广东实验中学建校95周年,《羊城晚报》走进省实采访省实历任校长和现任校长,挖掘这所百年老校在践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全汉炎:
旗帜鲜明地走好素质教育的省实之路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
A.优化升级三大特色,让素质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
2006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受到省实学生热捧
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对省实学生的评价
11月8日下午,省实高中部的校园沸腾了——2006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克雷格·梅洛(Craig C. Mello)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这是省实继去年邀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柯尔教授和阿龙·切哈诺沃教授之后,第三位来省实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诺奖获得者。
每一次与学术大咖面对面交流中,省实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实在强”,全程不需英语翻译,与学术大咖无障碍交流;在互动环节中,省实学子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更是展示出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思考,得到教授们的高度赞赏。
看到学生们对学术大咖和科学巨匠如此追捧,全汉炎特别欣慰,这也让他重新思考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省实的学生,为什么会对学术大咖如此着迷?“我觉得首先省实的学生都非常优秀,他们很崇尚科学,能与当今世界上的科学巨匠近距离接触,也对学生们勇攀科技高峰有特别的激励作用,他们看到这些卓越的人物也是很朴素的,也是从平凡中走来,这有利于省实学子树立自信心,相信只要脚踏实地,自己终有一天也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省实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三大特色——科技教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早在多年前已硕果累累,名扬四海。全汉炎上任后,想到的不仅是继续传承这三大特色,而且要旗帜鲜明地走好素质教育的省实之路,并且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争做广东基础教育的“领头羊”。
近几年,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省实很注重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全汉炎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传承文化、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学校是一块沃土,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学校育人,培育比培养更重要,培育需要的就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培养环境。”
全汉炎认为,学校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沃土”外,如何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最根本就是要做好普及工作:“学生的艺术素养、身体健康和科学素养才是最根本的,要大力普及,要让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比如在体育的普及方面,学校这两年积极推动“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每位学生每一年都要测试一次,包括力量、肺活量、800米跑步等项目的测试。此测试数据会跟踪学生三年。通过每年的体质监测,可以看出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全汉炎表示,数据指标也纳入校运会班级评比中,“这就给学生平时一个锻炼身体的任务,校运会评分不止是体育竞技的成绩,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也纳入进来,班主任平时也会积极督促学生锻炼身体,激发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B.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自信阳光的省实学子
NBA著名球星詹姆斯与省实高中男子篮球队合影
曾经,有一位省督学在视察完广东各高校和中学后,无限欣喜地与身旁的同事分享:“省实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省实的学生很阳光,走起路来精神抖擞;省实的学生很自信,脸上满满地写着‘舍我其谁’;省实的学生最爱省实,以身为‘省实人’而无比自豪。”其实,这源自
一直以来,省实都坚持“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全汉炎举了一个目前很多学校较为棘手的问题:学生的手机管理。
“坦白说,我自己都有严重的‘手机病’,5分钟没看手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但如果长时间看手机,会消耗精力和影响专注力。”全汉炎说。不过,处于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谁都离不开手机,对学生也不应该采取简单粗暴地严禁使用的方式。
所以,对于学生的手机管理问题,省实的做法是不禁也不松,并没有采取让学生统一上交手机的方式,而是跟学生达成“你的隐私我尊重,我的规则你遵守”的契约。为了防止学生沉迷手机,同时又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全汉炎和老师们一致商议出了省实学生手机管理办法,那就是为学生在宿舍门口特别定制“手机密码箱”,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教学时间和晚上11时宿舍熄灯后,学生要主动把手机放置在密码箱里,而在其他时间,学生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以人为本”还体现在如今省实特长生的选拔上。全汉炎说,以往招收体育和艺术特长生,学校也很重视文化成绩,但我们现在对特殊人才会采取破格录取的方式:“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校里不是个个都得是学霸,可能有80%都是成绩很好的,可能有20%的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特长。比如,省实足球队有两个学生是国家青年队的,对他们也要求很高的文化成绩是不现实的。”
“学校要发展各种特色,首先就是要主动调整评价机制,在选拔上就不应该设置各种条条框框,对于顶级人才我们要珍惜。”全汉炎介绍,学校篮球队主力许鑫身高2米20,被誉为姚明的接班人,“这样的学生在省实也同样很受欢迎的,他不仅给省实篮球队带来荣誉,更重要的是,像他们这样的同学可以以点带面,推动校园体育的发展。他们刻苦、坚韧,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品质,给同学们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C.“一校十门”,教育信息化促成集团化管理
2019年3月,广东实验中学联合广东联通举行了5G 智能教育应用落地暨战略签约发布会
近年来,省实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托管民办学校、与各地市及区教育局托管共建公办学校,形成了“一门十校”的集团化发展格局,即位于广州的中山四路初中部、荔湾区高中部、省实附属天河学校、荔湾省实、白云省实、省实越秀学校,此外,还有顺德分校、南海分校、珠海金湾学校和江门省实。
集团内第一所小学今年9月已开学,12年一贯制教学正在实践中。此外,学校还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与四川省甘孜州高级中学、中山市南头中学、从化龙潭中学、清远松岗中学、清远华侨中学、从化中学等结成共建帮扶关系。
在集团成员校中,省实派驻骨干教师进驻,让学校既拥有“省实气质”,又能够实现“一校一品”。老校长郑炽钦还亲自“出山”,担任省实集团成员校之一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校长。
很多人觉得这么多分校,估计校长全汉炎要跑断腿了。“刚开办确实是这样,但现在我们已经应用信息化来促进学校集团化的管理了。”全汉炎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办公室旁边的“指挥中心”,一打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各分校尽收眼底,“我坐在这个屏幕前,就可以跟各分校开办公会了。”
教育信息化不仅提升了省实集团化管理的效率,新技术、新应用也渗透于日常的教与学。今年3月29日,5G网络连接了省实高中部和省实越秀学校两个课室,生物老师陈玲为本班和身处分校的同学呈现了《减数分裂小结》公开课。这是全国首个落地的5G+智能教育。
省实集团各分校基本都建有智慧课室,借助5G技术,各个校区上课、教研都可以互通,实现多个校区同时上课。“比如我们初中南山班的管理是一体化的,所有校区的南山班统一教研、统一测试、统一教材、统一进度、数据统一管理。集团内还能资源共享,比如邀请了奥林匹克专家来上课,所有分校都可以通过智慧课室一起听课。”
D、美好愿景:做有温度的教育,成就“心中有大爱,心中有大我”的省实人
今年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全汉炎提出要做“有温度”的教育,即有温度的课堂、有温度的环境、有温度的德育、有温度的教育共同体。他说:“教育温度的载体其实是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我们改善饭堂环境,建成智慧饭堂,通过自助选餐、智能结算,有效提高就餐效率及体验,食品安全溯源,满足监管需要。”
今年是省实建校95周年,五年后将迎来百岁华诞。省实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全汉炎说,目前,省实校园正沿着省实路一路扩建,高中部校园面积将增加51亩,学校的教学条件将会有很大提升。同时也会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还会有一个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有一个很大的变革。智慧课堂的普及,将真正践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学理念。
而全汉炎更期待的,是师生们都觉得省实是一所幸福感满满的学校;心中有“大我”,自信自强,求实创新;心中有“大爱”,敦厚忠恕,躬行达道的“省实气质”充盈着每一位师生。
广东实验中学能有今天的美誉和成绩,离不开历任校长打下的扎实基础,离不开历任校长不畏艰辛与困难,充分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省实作为试验田的优势,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路,开创许多省内、国内的教改先河。通过采访历任老校长,我们不仅梳理了省实的发展历程,也梳理了近几十年来的教改之路。
刘莲:奠定省实人最质朴的性格
刘莲老校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而烙在刘莲老校长脑海中的时代印记的是,上世纪60年代,学校积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师生经常在农忙季节下乡参加双抢劳动。“下乡的那段岁月,我跟师生们一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打成一片。”刘莲担任过“文革”前后两个阶段的省实校长,奠定了省实人最初最质朴的性格。
今年95岁的刘莲与省实同岁,白发苍苍的老校长说,她无法忘记过去的岁月,但脑海里想得更多的是省实的未来。看到省实发展得越来越好,她满心喜悦:“省实有很多创新的东西,但不管我们的成绩有多大,不要一味追求名校,学校名气太大了,需要提高警惕。”
刘莲提醒,学校跟做人一样,要踏踏实实,懂得反省,懂得感恩,饮水思源。
冯思义:转型定格,教改不息
冯思义老校长
省实老校长冯思义今年81岁,他把40年的岁月都奉献给了省实,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他说,省实在转型定格的过程中,没有停止过每个阶段的教改,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独特的贡献和精彩:“用一句话概括省实的发展:转型定格,教改不息,各放异彩。”
如今,广东省内的中学,基本每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国内中学亦如此。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中学每节课都是45分钟。这5分钟的改变源于省实的教改创新。
为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也让教师有更多时间接触学生,1982年,时任教导主任的冯思义提出,把每节课上课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每天上午安排5节必修课,下午安排班(校)会、团队活动、自习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劳动课等。
一年的实践跟踪发现,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科技、艺术课外活动人数多了,竞赛成绩都大幅提升。没有发红头文件,也没有开现场推广会,但40分钟一节课不胫而走,没想到省实校内的一项小小的教学改革,很快就从广州辐射向全国。“武汉的学校很快将每节课改为40分钟。1985年,北京四中也改为40分钟。”冯思义说。
冯思义1988年接任省实校长后,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1992年,广东省电化教学“四机一幕”(收录机、电视机、放像机、投影机、投影屏幕)首进课堂的现场会在省实召开,省实的电化教学探索经验在全省推广,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初应用,省实做出了探索和表率。
禤锦科:开辟高中校区,做大省实
禤锦科老校长
“建成省实高中校区,是我闭上眼睛都会感到比较舒服的事情。”77岁的老校长禤锦科咧嘴笑了,“我坚持认为这是一校两区,并首创把越秀中山四路这边叫做广东实验中学初中校区,荔湾省实这边叫做高中校区。”
禤锦科说,从1997年前后开始,省实就着手规划建新校区,这在当时广州的公办学校里是少有的。他1998年担任校长后,在继续教改的同时,也开始着手新校区的规划。
2003年,省实高中部动工,为了办土地证,上到省长下到股长,禤锦科都找遍了。有一次他去某单位办事,对方不是太热情,后来工作人员问学校总务主任:“那个人头发都白了,为什么还来办这些?”“他是我们的校长啊!”“哪个学校?”“省实。”工作人员这才认真起来。
省实高中校区于2003年9月奠基,2004年8月31日建好。将学校高中部搬到荔湾,是省实扩大规模迈出的第一步。此后,省实通过合作办学、托管等方式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最终成为现在“一门十校”的集团化发展格局。
郑炽钦:推进素质教育,耕好试验田
郑炽钦老校长
2003年7月,郑炽钦调任广东实验中学校长。他在任省实的12个春秋,正是省实展翅腾飞的时期。哪怕退休了,依旧为省实服务的郑炽钦说,自己没有愧对“实验”二字,一直鼓足勇气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
郑炽钦回忆,他刚来到省实,很多老师认为他会重点抓奥赛和高考升学率。但他却在众人期望的目光中“固执”地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并且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明确了省实培养“三有”人才的目标——使每一位学生有一项体育爱好,有一门艺术特长,有一种科技兴趣。此后,省实形成了“课程·社团·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特色项目教育机制。2012年,省实创办了钟南山科学人才培养班,成为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试验田。
2018年9月,已退休两年多的郑炽钦受邀“出山”,担任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校长,助力省实教育集团的发展。“省实这几年的教育信息化、教学质量、老师的总体素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欣喜地看到了省实近年来发生的变化。
如今省实已发展成“一校十门”的大家族,郑炽钦认为这是省实的社会责任,在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性和辐射性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但他强调,省实要坚持实验性、示范性和创新性,坚持做教育改革的优质试验田。相信在建校百年的时候一定有新的突破!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省实将1924年确立为建校元年
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曾是明清“广东贡院”所在地,1872年清政府在此设立了“留美幼童英语先修班”。这一年,被确立为省实的立教元年。
1906年,科举废除,贡院被改建为两广优级师范学堂,设附小、附中。
1912年,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改名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学院、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合并升格为国立广东大学,原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更名为国立广东大学附属中学。1926年7月,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省实将1924年确立为建校元年。
来源 |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图片 | 广东实验中学提供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