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问题增多?王玉风:父母不要过度惩罚孩子
2019-11-22 17:35 羊城派 原创
“惩罚可以采取‘一岁一分钟’的办法,几岁的孩子就让他(她)站几分钟,冷静地反省自己的问题。”

文、图/羊城派记者 蒋隽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障碍患病率明显上升,其中,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上升较为明显。”日前,第五届教博会期间,儿童精神卫生专家、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研究室主任王玉凤以多动症儿童为例,建议适当减少作业量,使其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 

青少年心理障碍患病率增高

目前,国内尚缺乏全国性儿童和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调查数据,但是区域性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正呈逐年增高趋势。

王玉凤曾以北京市为例进行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期焦虑抑郁问题的青少年占比千分之六,现在增加了十倍甚至十几倍。而另一项针对北京地区6183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也显示,其心理障碍患病率达15.43%,基本与发达国家心理障碍患病率持平。

王玉凤认为,青少年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大多可追溯到其经历的生活事件,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惩罚。“过度惩罚并不能有效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应该强化孩子好的行为,多进行鼓励。”她说,“惩罚可以采取‘一岁一分钟’的办法,几岁的孩子就让他(她)站几分钟,冷静地反省自己的问题。”

多动症不可怕,关键是重视

王玉凤以ADHD(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为例,详细解析了其成因与应对,”注意力与多个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也与儿童青少年多种心理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所以探讨ADHD的问题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儿童期的精神障碍,症状常常会持续至成人期。王玉凤说,“ADHD孩子存在伙伴关系不好,社会化也不太好,不会跟人交往,难以跟人家维持好的关系,朋友很少等问题。对于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精神疾病在儿童期不能得到有效干预治疗,部分人的症状往往会延续至成人。患者的学业和职业成就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负担。

在王玉凤看来,青少年出现这类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校、家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角度看,分心也是优点。”王玉凤坦言,有的孩子比较冲动,但是他的创造率比较高;有的则充满活力,内心善良。虽然孩子情绪不稳,但是他挺敏感的,学校、家长要善于关注到他们缺点背后的优点。

“要找找他的长处。发挥他的长处才能更好地来帮助他们,不在乎他没有什么,要更好地看他有什么来更好地帮助他。我们要看到他的长处。”

应对:课后可适当减少作业

具体策略上,学校可适当减少作业量,使其在一定时间内集中精力;或把作业分成绩部分(大目标、小步骤)让孩子能够完成;上课时间多留出一些空余时间,让孩子动动身体;引导学生开展自我监督、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家庭层面,王玉凤认为,改善亲子关系也特别的重要。“儿童与父母的关系不良,管理政策就可能失败,亲子关系是互相影响的,形式多样的,理解了就能接受,接受了就能理解,改善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依从性和正性行为。因为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应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需要学校、医疗、家庭等相互协作以推动问题的解决。王玉凤认为,医院等部门分级诊断治疗、教育部门分级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社会和媒体分级推广普及专业心理知识,多方共同发力。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