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首席评论员 阅尽
据央视报道,近日江苏淮安警方依法打击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及公民个人信息1亿多条。其中,考拉征信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证返照查询9800多万次,获利3800万元。目前,警方已将涉事企业法人代表及高管等20余人抓获。
公开信息显示,考拉征信是首批获央行备案开展企业征信和批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的八家机构之一,是我国征信业的先行者,亦可谓“根正苗红”的征信正规军。
但就是这样一家手握征信牌照的企业,竟干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勾当,这不仅加深了公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也给初创期还相当脆弱的征信业带来巨大的信誉损失。
近年来,尽管我国加强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的现象依然严重,甚至形成黑色产业链。某些信息贩子利用爬虫软件等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然后公开提供收费查询,并层层加价出售,非法牟利。
从媒体披露的信息看,考拉征信将公民身份认证端口出售,并非法缓存公民身份数据,供下游公司查询牟利,从而造成包括身份证照片的公民信息大量泄露。
作为一家正规的征信企业,本应谨守职业道德,带头做公民信息安全的“守门员”。如今却监守自盗,借此便利做起非法生意,委实令人匪夷所思。
征信企业非法贩卖个人信息,既充当起地下黑色产业链的信息源头,也为其披上所谓合法的伪装。这些被大量泄露的数据不仅变为黑色产业链上的牟利工具,亦为某些“套路贷”犯罪、暴力催收等所用,为其敞开罪恶之门。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征信服务既是合法生意,只要持有合法牌照便可放心“经营”,无所顾忌了。事实上,因事涉公民个人隐私及公共安全,对征信企业的自律与监管要求要远高于普通行业,谨守法律边界是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征信企业带头闯红灯,映射出整个社会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法规的漠视,也暴露出行业规则的漏洞。如何划清合法与非法的边界,须要有严格的法规条文规范。
此次事件无疑也为行业监管敲响了警钟。作为一种基础性制度构建,征信业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作用可谓生死攸关。严惩害群之马自不待言,相关的监管及法规建设更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大数据技术快速普及的背景下,搜集和获取个人隐私及信息变得更为简便易得,对此,需尽快堵塞漏洞,强化相关法规建设,并重塑智能化时代的社会伦理。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