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上舞蹈,秋千间旋转,马戏节上的“天外飞仙”是这么炼成的!
2019-11-18 16:01 羊城派 原创

文/羊城派记者 艾修煜

11月16日-11月23日,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珠海横琴长隆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作为整个马戏节中最精彩的环节之一,各类高空马戏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来自俄罗斯国家马戏团,由马克穆德和队友们表演的“高空钢丝”,是重新编排后首次亮相马戏节。领队塞拉肯(Sairakan)告诉羊城派记者,他们的节目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就是,在9至15米的高空中,在完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做出高难度技巧动作。

塞拉肯表示,高空钢丝在所有马戏节当中都算是难度比较高的一类节目,并非每一个马戏表演者都能完成这样的表演,不仅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练习和积累经验,更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能够站在钢丝上找到感觉。“每个人站上去的感觉都不同,身体状态也不一样。”队员马克穆德(Makhmud)说。

另外,塞拉肯团队只有三个人参加表演,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据了解,很多高空钢丝的节目都超过了6个人,有些甚至可以达到15人。塞拉肯表示,人多的时候,演员可以有比较长的间歇时间,可以得到缓解与休息,可以更好地准备下一个动作,但是他们只有3个人,几乎没有缓冲时间,完成这么大型的节目,每一个演员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准备时间非常短暂,这非常考验演员的体力和心理素质。

此外,马克穆德和其他队员每天都要坚持训练,才可以维持身体最好的状态和自信的感觉,这样的表演一旦失去感觉,就会非常危险。

都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马克穆德告诉羊城派记者,他每天至少要训练3至4个小时,才可以维持身体最好的状态。马克穆德表示,高空钢丝在开始练习时,不是一下子就上高度,最初也是在地面上练习,然后高度慢慢升高。“不是掌握了技巧就可以立刻在高空表演,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要在钢丝上找到平地上的感觉,才可以完全胜任这种表演。如果心理没有准备好,即使上去了,腿脚也会不听使唤,身体上的动作也无法完成。”

事实上,领队塞拉肯与演员马克穆德是母子关系。因为母亲此前从事这个行业,马克穆德十多岁就跟着母亲入行了。马克穆德告诉记者,第一次练习走钢丝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当时非常紧张,心理也没有准备好,自己对这一项工作还没有完全接受,内心比较排斥,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做这些,情绪也比较烦躁,根本无法安静下来,无法进入状态。” 马克穆德说,“可是14岁那年,第一次登台表演,在谢幕的时候听到了观众的欢呼与掌声,仿佛找到了自信,也真正开始觉得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一路走到了今天。”

另外,来自德国的“双人秋千”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国际马戏节。在空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男女演员上演高难度技巧动作,不仅惊险连连,更是在高空中画出了一道道柔美的弧线。

演员克里斯托弗·哈特维格(Christopher Hartwig)告诉羊城派记者,除了地面的海绵垫,他和搭档在空中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所以两个人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有很默契的配合,尤其是最后一个抛接动作,一定要把搭档米莲娜·贝妮(Milena Beneue)抓住,不能让她从秋千上掉下来。 

哈特维格与贝妮合作已经两年半了,是最亲密的朋友,不仅会一起旅行、看电影,更是经常在一起钻研双人秋千的表演与技巧,一直保持每周训练五六次的频率,平均每天3小时,也曾因为训练过猛导致肩部筋腱断裂。哈特维格表示,自己选择这个行业也是出于热爱,从事这个行业给他带来了非常多的乐趣。

说起自己节目的亮点,哈特维格显得非常自豪,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双人秋千本身就是很大的亮点,因为目前很多秋千类节目都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秋千,两个人同时表演两个秋千是比较新颖的形式,所以在动作、道具的编排方面,他们也是花了很大的工夫。

贝妮表示,节目表演中,他们不仅会展示非常高难度的技巧,同时也会展现出非常柔美的肢体语言,希望带给中国观众不一样的感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提供
责编 | 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