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梁怿韬
在全国范围内“各自为政”的垃圾分类政策,有望在分类标志上先做到基本统一。
1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参与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95-2019)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以下简称“新版垃圾分类国标”)。
据悉,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将在今年12月1日起实施。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并非强制执行,如何在推广时减少对基层的“折腾”,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新版国标出炉,这三类垃圾统称“厨余垃圾”
据悉,12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大类标志的设计”“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小类标志的设计”“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设置”“附录”等内容构成,其基本框架,源自2008年制定的旧版垃圾分类国标。
根据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内容,生活垃圾将被分为4大类,分别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考虑到不少城市重点推进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新版垃圾分类国标规定,厨余垃圾也可称为湿垃圾,其他垃圾也可称为干垃圾。
为解决“这些垃圾究竟属于什么垃圾”的问题,4个大类的生活垃圾中,细分出11个小类的生活垃圾。
表示适宜回收利用的可回收物,细分出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
表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家庭源危险废物的有害垃圾,细分出灯管、家用化学品、电池;
表示易腐烂含有有机质的厨余垃圾,细分出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
而表示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生活垃圾的其他垃圾,则没有细分小类。对于目前不少家庭会丢弃的家具、家用电器等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新版垃圾分类国标要求“应单独分类”。
记者浏览新版垃圾分类国标时发现,该国标除了将不同类垃圾的中英文名称进行统一规范,连不同类垃圾的图形符号和代表颜色也作了统一规范。
如可回收物标志,为三角形带有循环箭头的图案;有害垃圾,则是四支指向同一中心红色的箭头图案;厨余垃圾,为绿色形似计时沙漏的图案;其他垃圾,则是三角葵扇形黑色的图案。11个小类的垃圾,也分别有按照各自大类相应的代表颜色,所描绘的图案标志。
根据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内容,新版垃圾分类国标中所制定的分类垃圾名称和分类垃圾标志,将应用在垃圾分类投放容器、分类垃圾清运车等设施上。实施垃圾分类的城乡地区,可按新版垃圾分类国标要求,设置各类分类投放容器和分类运输车辆,方便当地居民和到访游客的投放和环卫作业人员的工作。
坊间声音:新版垃圾分类国标有助全国垃圾分类标准相对统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1月15日的通报,垃圾分类已成为国内不少城市推进精细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截至通报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居民居住小区分类覆盖率达到53.9%,上海、厦门、宁波、广州等14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过70%,30个城市已经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1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列入立法计划,浙江、福建、广东3省已出台地方法规,河北等13省地方法规进入立法程序,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
虽然垃圾分类“动起来了”,但在垃圾分类标准和规范上,全国范围内均有差别。
在广州,依据《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4类,记者11月16日在广州街头看到,大部分分类投放容器均把有机易腐的食物类垃圾标注为“餐厨垃圾”,遍布不少广州地铁站的垃圾分类宣传画,也见“餐厨垃圾”的身影;
在上海,当地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4类;
广州的邻居深圳,鼓励有条件的住宅区和场所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上海的邻居杭州,把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指导广州和深圳两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今年8月份曾征求意见的《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把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作为有机易腐的食物类垃圾花生壳,在上海被列为“湿垃圾”,在广州则考虑到优先处理更有需要处理的其他有机易腐食物垃圾而列为“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能不能有个全国相对统一的标准?”广州市民苏女士看到“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后认为,没有相对统一的分类标准,市民出差旅游可能就遇到不同标准的垃圾分类规则,不仅对经常出差和旅游者在垃圾分类上带来不便,也对推广教育垃圾分类有障碍。
“分得越细,更能精细化处理。”广州一名区属城管局分管垃圾分类的负责人认为,新版垃圾分类国标,不仅把广州现有的“餐厨垃圾”改称为“厨余垃圾”,还将厨余垃圾细分出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3类,这让垃圾终处理场所可更精细化处理,“看起来都是有机易腐,餐饮企业出来的餐厨垃圾油脂较多,可以提取油脂制作生物柴油和其他油脂制品,家庭厨余垃圾更适合厌氧发酵制沼气和堆肥。”
虽是“国标”但不具备强制性,基层盼推行时少“折腾”
虽然带有“国标”身份,但记者亦发现,新版垃圾分类国标所用的标准号,为推荐使用的“GB/T”,并非需要全国强制统一使用的“GB”。“推荐”和“强制”之差,让已经通过地方立法确定各自垃圾分类标准的城市,在推广新版垃圾分类国标时可能面临“折腾”。
“我们还没有接到通知将怎样执行新版垃圾分类国标。”一名上海基层绿化市容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海现有的垃圾分类标准,源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尽管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允许上海保留“干垃圾”、“湿垃圾”的分类称呼,但上海版“湿垃圾”的咖啡色代表色与新版国标“厨余垃圾”的绿色代表色不同。
“我们今年才突击改过一回标志。”在广州天河穗园小区,清洁工指着看起来仍算崭新的垃圾投放点告诉记者,今年8月广州出台《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时,小区才按当时的标准重新制作过投放点的标志。如果此时又推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小区垃圾分类标志可能又要整改,多少有些“折腾”。
自广州今年7月起重新规划各项垃圾分类工作后,不少投资已流向垃圾分了相关工作。记者11月17日浏览广州市政府采购网发现,仅今年11月起至今,广州各级政府部门,已有超过2000万元涉及垃圾分类的采购公告发出,当中涉及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宣传、分类处理机。
点开这些采购公告附件内的“用户需求书”,记者发现几乎都把有机易腐食物垃圾大类名称称为“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的代表色是灰色而不是新版垃圾分类国标中的黑色。
记者将广州基层的情况向广州市城管部门反映。一名分管垃圾分类的负责人表示,广州可采取逐步推行而不是今年12月1日起“一刀切”的方式实施新版垃圾分类国标,减少基层负担。
对于尚能使用特别是新近采购的设备设施,可修改相关标志继续使用。如涉及本地立法和作业标准修改,可在到期修法和修改作业标准时按新版垃圾分类国标修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胡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