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岁的沙女士是浙江余姚人,做得一手好菜。夫妻俩白天上班忙碌,晚上沙女士总要烧上一桌好菜慰劳丈夫,大鱼大肉再加点酒。沙女士的丈夫马先生也很给力,妻子的好菜不能辜负,夫妻俩几乎每次都光盘。
沙女士还特别会做点心。这几年她从朋友圈看到不少“养生食谱”,比如这个季节银耳汤、冰糖雪梨润肺,她就隔三差五炖着吃,五谷杂粮营养好就多吃点,芝麻核桃通便,她就磨成粉泡着每天来一杯。
“好气色是吃出来的。”这三年,沙女士的面色红润了不少,而身上的肉也长了20多斤。丈夫马先生也跟着沙女士“养生”,体重也蹭蹭往上走。
但最近一个月来,沙女士总觉得口干,小便特别多,于是来医院一查,是糖尿病!空腹血糖高达12.8。
“太高了,有口干多饮等症,加上空腹血糖升高,诊断糖尿病成立。”内分泌科医生说。检查还发现,沙女士小便异常,出现了糖尿病酮症。不过幸亏她求治还算及时,还没到酮症酸中毒的程度。经过有效救治,沙女士血糖控制了下来。
了解到沙女士夫妻俩的饮食习惯,医生直摇头:“她这个病和饮食很有关系,摄入总量过了头,如果老公也这么吃,建议也查个血糖看看。”马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查了个血糖,最后也被确诊为糖尿病。记者从这个医院了解到,像沙女士这样夫妻俩双双得了糖尿病的情况还真不少。“糖尿病和基因有一定关系,但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家庭的饮食习惯。”医生解释说,一家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往往相似,吃的多、动的少,饮食结构上高热量、高脂食物多,容易引发糖尿病。
“糖尿病控制得好不好,其实‘主战场’是在家庭,不是医院。”医生介绍说,一方面,对不少糖尿病患者来说,家庭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他们的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另一方面,家庭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关键是走出医院后还能与它和平共处。”医生进一步解释说,回家后怎么吃、怎么动、怎么安排日常生活,都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对医生来说,除了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还要加大力度做好糖友及家属的教育。”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和家人,都能多参加一些专业机构的公益课、培训、讲座等。
来源:梅州日报(mzrbweixin)综合自宁波晚报、@人民日报、网络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