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何晶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但这幅国宝级文物究竟该如何欣赏,除了专家恐怕没多少人敢大胆说“我懂”。那么,如果面对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又该如何解析这部作品呢?
11月16日下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的“走进古代艺术,激发儿童创意——《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读者分享会”在第七届上海国际童书展举办。
《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是中少总社“九神鹿绘本馆”的最新作品,也是子源和菲菲夫妇送给孩子们的艺术启蒙礼物。子源认为,优秀的绘本不仅能让孩子收获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训练孩子的浏览速度,最终全面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
子源,原名周新诚,上海人,毕业于同济大学,习画至今二十余年,涉猎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工笔、写意兼具。他特别喜爱《清明上河图》,为了能将自身习得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给自己的两个孩子,他创作了《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也因为直接的创作动力源自两个孩子,给自己起名“子源”。
活动现场,子源从《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的创作背景出发,分享“清明上河图+十三郎”这一独创性的创意,讲述绘本设计的过程和创作心得,带领现场的大小朋友走近《清明上河图》的世界。
这部绘本贯穿两条主线,一条是文学主线,即一则精彩的古代智童十三郎的传奇故事;另一条是绘画主线,即世人皆知的传世神品《清明上河图》。
子源发现,《清明上河图》呈现的一千年前北宋京城汴梁的社会生活场景,正是故事《十三郎》发生的历史背景。于是,他查阅史料文献,走访宋韵遗迹,最终用八年形成了将传说故事和历史名画融于一体,并通过绘本进行呈现。
为了潜心创作,子源辞掉了工作,全心投入到这部作品,甚至还卖掉一套房子以维持理想的创作环境,妻子菲菲的支持和爱给了他莫大的帮助。
《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的故事发生在北宋神宗年间,一位名叫十三郎的五岁孩童跟家人外出游玩时不慎被坏人偷拐,后来他不仅自己成功脱逃,还将贼人擒获。这个故事记载于宋朝岳柯《桯史》,500年后,明朝凌濛初所著《二刻拍案惊奇》也有专篇记载。
这部绘本首次将完整的《清明上河图》跟历史故事结合起来,让读者在传世名画的街道、城墙、800多个人物中穿梭,理解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时代、生活和人文内涵。
子源说,他先用了两年时间临摹《清明上河图》长卷三次,参考了大量辅助资料和实景观摩,将原画中残损部分做了修补。
为了更好地激发小读者对千年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子源还在书中融入了一些传世宋画中的代表元素或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再创作,包括李公麟的《五马图》、赵佶的《瑞鹤图》、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张先的《十咏图》等传世名作,还包括一些无名人士创作的、宋代独有的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比如卖眼药膏的人等等。(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