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萨克斯管,演绎出融通中外的中国故事
2019-11-16 21:03 羊城派 原创
西器中演,别具一格,带给观众全新的听觉享受。

文/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图/羊城派记者 汤铭明

极具广东音乐风格的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听得多,但西洋乐器版本的你又听过未?

11月16日,“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广州图书馆“音乐零距离”萨克斯管中国经典作品鉴赏会”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现场用萨克斯管表演《牧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彩云追月》《四大名著主题联奏》等中国经典作品。

青年萨克斯管演奏家、荔湾区青少年宫王羽老师和星海音乐学院王昕副教授分别担任主讲嘉宾和钢琴艺术指导,还有十数名10-20多岁的青少年进行表演,别具一格的形式吸引了500多名音乐爱好者到场欣赏。

现场一名学生家长表示,今天有机会来到广州图书馆演播厅观看小孩的表演,听了老师对萨克斯管的介绍和民族老歌的吹唱,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见闻,也坚定了让小孩子继续吹萨克斯的信心。

现场一位观众告诉记者,“我是通过图书馆官网上抢票拿到座位票的,今天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西洋乐器萨克斯管的演奏和讲解,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西文化和艺术交融、影响和发展的认识。”

王羽向记者介绍,萨克斯管在19世纪末期进入中国,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带有中国民乐风格的萨克斯管作品。

“中国民乐旋律性特别强,‌‌而萨克斯管特别擅长旋律的演奏。另外中国音乐有不少滑音,萨克斯管能够模仿得很像,但这对于外国音乐家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是一直在摸索西洋乐器怎么更好地演奏中国作品。”

王羽在荔湾区青少年宫任职多年,他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对萨克斯管这种金属材质类型的西洋乐器感兴趣,把西洋乐器和中国音乐结合,能够坚定孩子的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中国音乐更好地走出去。

“荔湾区青少年宫萨克斯管乐团自成立以来,在乐器教学中率先建立起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提升办学特色,我们期待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成熟,推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